锚定能力提升 谋划改革发展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四川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 唐雪峰
坚决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点疾病防控,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不断提升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持续推进健康四川建设的重要一环。聚焦重点难点,我们提出“以六大核心能力支撑四项基本任务,高质量实现三大使命”的四川省疾控体系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思路。
提升六大核心能力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提升疾病和健康相关监测能力。监测是疾控工作的起点和基础。要推动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新时代的疾控监测,就不应仅仅是对疾病的监测,而应拓展到对健康、症状、疾病、影响因素等的全方位监测。当前,应在全面评价现有监测系统的基础上,科学设定并动态调整监测项目种类、监测地区、监测点位和监测方法,加快构建智慧化多点多元的监测体系。
提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能力。流行病学是“医学大厦”的基石。新时代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要坚持“医学侦探”的定位,在调查生物学病因和流行病学病因、提出疫情防控策略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现场研究能力,以更加严谨的研究结论为因时因势动态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围绕“检测得出、甄别得准、认识得清”,持续提升对病原的检测发现能力、对真实致病因子的甄别鉴定能力、对其致病特性的研究认识能力,进而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一锤定音”能力。
提升临床救治能力。强化对传染病临床表现和疾病特征的规律性认识,切实提升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等能力。规划布局建设一批传染病救治中心,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
提升综合分析研判能力。强化对监测结果、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实验室检验检测结果和疾病临床指标等的综合分析研判能力,准确判断疫情风险,精准提出防控策略和建议。
提升风险沟通与管理能力。防控策略在实际执行中可能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疾控系统需强化风险沟通与管理能力,准确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将策略或建议转化为公共卫生政策和行动;与行业内外做好沟通,充分动员各方力量做好防治工作;与媒体做好沟通,争取良好的舆论支持和引导环境;与公众做好沟通,促进其对公共卫生措施的良好采信和执行。
完成四项基本任务
推动实现三大使命
六项核心能力的提升,主要是为了支撑疾控体系完成四项基本任务,即健康维护和促进、公共卫生干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高质量实现“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三大使命。
做好健康维护和促进。践行预防为主、健康优先理念,应着眼于全生命周期、全环节、全环境的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营造健康环境,培养健康生活方式,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早康复、快康复,提高寿命和生活质量。
做好公共卫生干预。当健康维护和促进行动“力有不逮”,危害健康的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出现时,要尽早开展公共卫生干预行动,抓早抓小,既关注有形的身体,又关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等,促进全面健康。
做好预测预警。根据对监测、流调、检验检测、临床研究结果等的综合分析研判,对健康和疾病趋势进行预测,对可能发生的健康风险、疫情、疾病大流行等及时预警,进行健康提示、风险提示、避险提示、响应动员等。
做好应急处置。当聚集性疫情、暴发疫情,乃至疾病大流行不可避免时,要切实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立足“打小打了”,全力将疫情扑灭在萌芽状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将对健康、生命和经济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厘清三大基本问题
规划疾控体系发展
明确了六大核心能力、四项基本任务、三大使命,还必须明确疾控工作“谁来干、怎么干、怎么干好”三大基本问题,规划并落实好疾控体系发展路径,才能真正做到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
明确谁来干,做好体制、体系、机构、阵地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的职责,做好体制建设。进一步理顺决策指挥、组织管理、指导执行、监督检查等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做好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疾控监督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机构建设。进一步做好专业防治机构、公共场所、社区、家庭等阵地建设。进一步做好管理队伍、专家队伍、骨干队伍等队伍建设。
明确怎么干,优化完善机制、制度、战略、策略和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卫生健康和疾控系统内部运行、医防协同和融合、部门和区域联防联控、社会动员和群防群控等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疾控业务领导、公卫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疾控人员薪酬分配、分级预警、风险沟通等制度。进一步从内涵、外延、实施路径等方面落实健康优先发展、预防为主、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针战略。进一步优化完善针对不同急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等的防控策略。进一步优化完善针对不同传染病和不同情形的防控措施。
明确怎么干好,提供政策、能力、方法、工具和资源保障。进一步完善疾控筹资、预算、结算、支付、分配等制度,做到“政策好”。进一步提升六大核心能力,强化监督执法,做到“能力强”。进一步完善疾控相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做到“方法对”。进一步研制完善相关规范、标准、指南、清单、产品,做到“工具好”。进一步强化人、财、物、信息及科教保障,做到“资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