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Home
  • 行业观察
  • 行业资讯
  •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赓续药工精神谱系 绘就国粹传承华章

行业资讯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赓续药工精神谱系 绘就国粹传承华章


自1958年建校以来,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始终牢记办学宗旨,恪守时代使命,弘扬老药工精神,守匠心、习匠术、明匠德,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谱写出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的华彩篇章。



匠心如磐,坚守职教为民初衷。翻开历史的册页发现,学校的每一次重大抉择与改革前行,始终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与时代需求紧密相连。在一代代老药工的带领下,学校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其间六易校名、四迁校址,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1988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学校,成为江苏省内第一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所中医药职业学校,开启了全省中医药职业教育的先河。学校立足连云港市、面向江苏、辐射全国,实行多元化办学,承担起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神圣使命,走出高质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



匠心作舟,勇立职教改革潮头。锐意进取、与时俱进,是老药工精神的活水之源。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把深化内涵建设作为发展的立足点,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突破口,以改革增活力,以创新谋发展,努力探索构建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校从理念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三维度入手,打造“五行相生、三因制宜”中医药人才培养新体系;强化能力本位,探索“三阶渐进、显隐结合、全程体验”课程思政新范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完善“五心合力、双线互通”的学生综合发展评价新体系。

匠术强基,孵化优秀师资团队。学校坚持引培并举、专兼结合、分层分类培养的人才战略,实施名师引领,突出团队孵化,强化绩效管理,形成了以国家级职教名师1名、省级“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培养对象7名、省职教领军人才2名、省职教名师工作室领衔人3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教师2名、市级“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31名、市职教名师工作室领衔人3名、市 教学名师5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4名为“塔尖”,校级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能手、课程负责人为“塔身”,广大教师为“塔基”的金字塔型人才梯队。





匠术赋能,助推技艺传承创新。学校以中医药特色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连云港市传统医药非遗学院为特色,发挥连云港市药物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创客学院两大优势,大力推进“陆兔林国家级老药工传承工坊”“吴舟省级老药工传承工坊”以及董淑炎、陶家栋、吴唐均市级老药工传承工坊建设。创建江苏省中药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从中药技艺技能挖掘、地方特色中药研发等领域入手,建设中医药科技服务与特色健康服务有机融合的平台,开发香包、手工皂、紫云膏、护手霜等中医药文创产品28款,编纂《海州中药炮制技艺》《连云港药用植物志》等专著,助力区域中医药事业协同发展。匠德树人,国粹文化润育英才。学校秉持尚德尚能、国粹育人的教育理念,以老药工传承工作室为依托,建成以“一室一地、两馆三坊”为核心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仁爱”教育平台,精心培育“远志”健康社、礼仪社、太极社等学生特色社团40余个,塑造“远志健康行”等一批社团活动品牌,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中职教育“三全育人”示范校。作为全省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摇篮,学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涌现出以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首席专家陆兔林、中国科学院知名专家丁侃等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时代药匠”。匠德惠民,主动担当服务社会。多年来,学校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积极承办国家及省市级技能大赛、技能培训鉴定、中药种植惠农、援疆援外等各项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依托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承办连云港市职教活动周、全民终身学习周等活动,每年接待体验者1万余人次,引领广大市民走近中医药,感受山海医药文化的魅力。作为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市中医惠侨实践基地,学校多次承办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丝路东方”留学连云港学生才艺大赛等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文图:刘名波
编辑:徐梓峰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