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创新……谈谈他们眼中的医疗器械改革“新春”
谢谢医生让我免于瘫痪器械耗材更便宜且智能了国产医疗器械企业乘上了政策之东风2024年,医保政策持续完善,医疗产业不断革新、临床技术频频突破,共同织密大众的健康网。2025年,乙巳新春赓续,万象始更新,而关于医疗器械改革之新春,他们这样说
年骨科手术量15000余台,临床中的器械耗材更智能、更便宜了
新春佳节将临,查房、手术、科研、教学1月23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李危石的日程仍被工作排满,他眼下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患者能过个好年。
2024年,李危石所管理的科室总共完成15000余台手术,其个人独立完成数量超400台。这一年,国家政策改革以及技术的发展,明显感受到我们骨科医生手中的工具更便宜、更智能了!
2024年集采政策让医用耗材平均降价70%-90%,骨科是受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对此李危石感受明显,手术费用的显著降低,对于因经济原因无法得到适当治疗的患者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大的福音。
采用后方入路的创新方法,9小时的团队协作让5度腰椎滑脱的初中生解除瘫痪风险、下肢恢复正常;引入机器人辅助技术探索微创过去一年,6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涵盖手术机器人等多个前沿领域,微创、可视、精准与个性化已成为趋势,技术发展的成果将直接惠于患者。
展望新年,我们希望不断精进自己的技术,严格遵循手术指征,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从先进的医疗科技以及普惠的国家政策中受益。说完,李危石已经做好准备,迈入下一场有智能化机器人辅助的手术间。
不仅显著降费,医保政策改革促进创新器械的市场准入
镌刻精美的窗花、刚劲有力的福字在年味浓浓的办公室,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林丽开正在梳理创新药品、医疗器械领域的政策改革成果,这一年,不仅集采药械价格显著降低了,也促进了创新药械的市场准入。
医疗服务与药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是医保政策关注的重点,林丽开谈到,医保政策一方面需要合理控制传统成熟服务的医疗成本,另一方面更要支持创新药械、新诊疗方案、新技术的临床应用,通过鼓励创新发展的激励机制来促进医疗、医药行业的不断进步。
对于集中带量采购的药械来说,合理的定价机制至关重要,不仅要让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还要避免因价格过低而影响到药械的质量安全。林丽开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集采药品和器械在临床使用中的效果进行严格、系统的科学评估,以提供给决策者作为政策调整、优化的重要参考依据,也让集采降价后用到每一位患者身上的每一个药械的质量都能得到保障。
扩大跨省共济应用地域范围、开展新批次药品和耗材集采、发布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2025年开年国家医保局公布一揽子工作计划蓄势待发,相信中国的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将为医疗改革提供有力支持,使更多人从健康服务的改善中获益!林丽开说。
乘政策改革之东风,医疗器械国产化加速
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全面进入国家集采新阶段,历经多轮国家级集采,高值耗材价格显著降低,国产替代步伐加速,国产企业如德康医疗等乘政策之东风,紧抓契机登上更广阔的行业舞台。
集采政策促使企业在成本控制、运营效率和技术革新方面不断优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回顾2024年,浙江德康医疗董事长许小波感到创新驱动力十足我们通过创新填补行业的多项空缺,在高精尖器械领域盖上越来越多中国智造的身份印章,成为支撑临床工作的关键力量。
传统骨科手术向更加精准、智能、微创的方向迈进,骨科领域正在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研发体系,许小波积极入局建立天穹骨科数据库等项目,在政策的支持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中,技术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也变得更加迅速,能更快地惠及患者。
保持创新能力、降低单位产品制造成本、优化服务费用政策不断变革下的德康医疗,其骨科医疗器械已经应用于数千家医院,2025年春节假期,仍在奔波的许小波怀着满心的期冀,去往通向更多可能性的路上。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