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北京天竺保税区罕见病药物审批时长最短缩至42天

1月27日,蛇年春节临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驱车15公里,来到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自2023年底国务院批复成立首个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以来,这里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保税仓里,灯火与希望共舞

踏入天竺综保区时刚好是上午11时,科园贸易保税仓内的忙碌气氛与外面的节日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工人们身着工作服,忙碌的身影在货架间穿梭,他们或是小心翼翼地整理药品,或是迅速拆分包装,每一步操作都精准无误。这些药品,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日本、美国、德国每一盒药品均赋有追溯码,只需一扫,便可知来源。

我们建设了3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冷链仓储设施,除了普通的进口药品,我们还为罕见病药品设置了专门的储存专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为了确保每一支药品都能在最短时间内送达患者手中,即便春节我们也不打烊。

从漫长等待到即时响应

走进罕见病药品冷藏仓,一股寒意袭来,但这里却是温暖与希望的源泉。货架上,一个个小箱子安静地排列着,里面装的,是治疗软骨发育异常的奇迹之药伏索利肽。打开箱子,每盒药品上的追溯码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而监控室的屏幕上,仓内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我们为这些药品打造了专属的家,从基础设施到追溯系统,每一步都力求完美。上述相关负责人提到,政策红利与创新实践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天竺速度。

从临床急需审批、通关单办理到药品查验与放行,各部门合力跑出天竺速度,有2款药品已经完成临床急需进口、保税存储和入院使用,审批时间最短压缩至42天。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更多的罕见病患者能够更快地用上新药,他们的生命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

从人等药到药等人,接力不断

在天竺综保区,有一个故事被反复提及:曾经,患者和家属在漫长的等待中焦急;如今,药品已经提前备好,只待患者需要。这不仅仅是药品供应的变化,更是爱与希望的传递。

在天竺综保区,记者还见到了几款刚刚完成临床急需进口、保税存储和入院使用的罕见病药品。以前,我们是人等药,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现在,药品就在那里,随时准备出发,我们心里踏实多了。一位医疗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