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过程不超过5分钟!亚冬会医疗保障背后是上百次演习
稳住!有希望!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期间,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学生滑冰馆举行的亚运会冰球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现场观众屏气凝神期望着最终的胜利。在比赛背后,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医疗保障团队的成员们同样紧盯着场上的每一个瞬间,时刻准备着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
从2月3日比赛开始到现在,我所负责的医疗保障团队共接诊了63人次,其中大部分是轻伤,如表皮擦伤和软组织拉伤。2月1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周勇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唯一一次较为严重的伤情发生在2月10日,一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左肩受伤,从带运动员离开场馆到转运至定点医院,整个过程不超过5分钟。
周勇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我们有一个安全门,场边医疗点(FOP)的医生会在那里待命。一旦裁判示意需要医疗介入,我们就能迅速进场,将运动员转运出去。周勇表示,医生进入比赛现场处置运动员伤情的同时,背后的医护人员同步联系交警和定点医院,确保转运道路畅通无阻,运动员到医院后能第一时间接受救治。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医疗保障团队正在转运伤员。受访者供图
医疗保障团队快速反应的背后是上百次的演练。周勇介绍,他所负责的医疗保障队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为赛事做准备,从观众席到训练馆,团队成员们每天都在进行各种场景的模拟,涵盖了运动员受伤、观众突发疾病等多种情况。
平时我们都是在院内诊治,这种院前的急救确实不是我们的强项,所以就要做各种预案和演练,虽然有很多场景发生的概率很低,但也要去做,因为一旦发生了再学肯定来不及!周勇表示,冰球比赛节奏快、对抗激烈,伤情往往发生在一瞬间。医生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规范救治,既要保证运动员安全,也不能耽误比赛进程。
据了解,周勇负责的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学生滑冰馆运行团队FOP医疗点共有医务人员30名,包括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18名医护人员,10名来自120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以及2名公共卫生和疾控人员。团队在场馆内设立了10个医疗站点,包括运动员医务室、场边医疗点、观众医疗站和训练馆医疗站等。
这次运动会结束后,医疗保障团队还会进行复盘,统计分析病例登记情况,寻找改进的空间,以便在未来的赛事中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周勇表示,哈尔滨是举办冰雪运动赛事的主要场地之一,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希望每一次赛事都能做到万无一失,确保每一位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要求,也是对冰雪运动发展的支持。周勇说。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