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研究团队发现骨骼肌再生的新标志物

2月1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谢志颖、王朝霞、袁云教授团队在肌营养不良研究领域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揭示了白细胞介素-17B为骨骼肌再生的新标志物,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神经病学权威期刊《Brain》(脑)。

研究首先通过大规模病理组学分析揭示了杜氏肌营养不良(DMD)与贝氏肌营养不良症(BMD)组织病理学的差异与共性特点,而后通过结合Bulk转录组学和单细胞核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出与骨骼肌再生高度相关的基因集,进一步通过单分子RNA原位杂交以及免疫荧光等实验证实了IL-17B在再生肌纤维中的特异性表达。

该研究证实IL-17B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肌肉再生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并且随患者年龄增长IL-17B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也证实IL-17B不仅存在于DMD和BMD患者的再生肌纤维中,也在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病和炎性肌病等疾病中广泛表达,提示IL-17B可能是骨骼肌再生的标志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谢志颖助理教授、孟令超副教授、王朝霞教授和袁云教授为该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畅为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为该论文的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袁云教授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罕见病医学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神经系统罕见病的诊疗与研究,发表研究论文440余篇,主编或参编18部神经病学专著,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获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