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康复医院盖海山:打造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体系
医院以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康复医学为特色,遵循大康复、强综合的学科发展模式,致力于将康复医学建设为一类学科,打造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体系,建成首都龙头、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康复医院。2月20日,北京康复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盖海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康复医学特色医院发展路径。
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晚、发展快,有更多的成长空间,是医学事业的蓝海。盖海山谈到,康复医学是恢复功能的医学,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四大领域当中,康复医学是应用面最广、适用范围最宽的医学,贯穿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除了疾病需要康复之外,亚健康人群同样也需要康复才能回归健康状态。
盖海山分享,打造现代化康复医院,首先要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现代化的康复理念,要有人是有机整体的整体观念,要有兼容并包的宽阔胸怀,要有整合传统和现代科技的手段和平台,要有科技引领的远见卓识,要有人才是核心的系统思维,要有众志成城的凝心团结,还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其次要遵循铸医魂、重医德、正医风、强医术、精医技的职业情操,做苍生大医,突出人文关怀。还要广泛联系同行业,促进学术交流,推进技术拓展,培养年轻人才快速成长。
在学科架构上,医院以组织器官为基础、功能康复为核心,按照组织器官系统进行分类,建设神经康复中心、呼吸康复中心、肌骨康复中心、老年康复中心、中医康复中心、肾脏泌尿代谢康复中心等九大中心,分为90个亚专科,每个亚专科都有学科带头人领导团队,成立老中青三结合的专门小组,形成综合人才队伍管理,进行全方位系统康复治疗。
如神经系统包含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帕金森等神经相关疾病,针对不同疾病,形成完整治疗体系和个性化诊疗方案,便于技术实施和康复管理,恢复组织器官功能;再如肌骨康复中心,针对常见颈肩腰痛等问题,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种类、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评估后开出康复处方,再通过理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冲击波治疗、手法治疗、悬吊治疗等等疼痛相关技术进行康复治疗。
除此之外,90个亚专科之间又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将人作为整体来进行康复。要将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牵一发动全身,将点串联起来,形成整体联动,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医院将多学科诊疗理念归纳为五位一体综合治疗,即将西医、中医、康复、护理、营养等进行融会贯通,形成合力,整体联动,多维度、全方位助力患者康复。盖海山分享。
2019年起,北京康复医院牵头,协助北京市19家二级医院陆续转型为康复医院,向社会交出了北京市康复体系建设的答卷。在盖海山看来,康复医学也需要不断传承创新,现代化科技手段与传统中医技术、饮食文化,甚至蒙医、苗医、藏医或瑶医等民族医学,都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产生意想不到的康复治疗效果。未来,要更广泛地吸取更好的技术,博纳众长融入康复医学当中,形成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盖海山说。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