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查检验结果上“云”之后
□ 特约记者 沈大雷 通讯员 潘艺昕
“现在临近春节,交通繁忙。我们外地的患者来了不用重复抽血化验,真是省钱省时间!”前不久的一天上午,江苏省镇江市的缪女士因为咳嗽20余天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她本以为看门诊加上做检查检验,当天可能要在南京市住上一晚,没想到半天就看完病、开好药了。
接诊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张群调取了缪女士之前的检验检查报告,初步诊断她是过敏性咳嗽。结合缪女士的病情,张群开了一项肺功能检查,检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张群的判断。随之,张群给出了治疗方案。11时多,看完病的缪女士踏上了返程的高铁。
缪女士这次便捷的就诊体验,得益于2024年9月上线的江苏省卫生健康云临床检验平台。截至2025年1月10日,江苏省已有366家医疗机构接入该平台,实现临床检验结果线上共享互认。这366家医疗机构中,有194家三级公立医院、102家二级公立医院、16家三级民营医院以及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现代医学越来越强调精准治疗,这离不开检验检查数据的支撑。”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学部主任医师刘根焰介绍,江苏省制定了“临床检验报告标准版式”,规范上传检验结果所需的标本类型,检验互认项目达21个类别178项。
来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外地患者多,刘根焰表示,检验结果上“云”,打破了信息壁垒,让跨院就医更轻松。“医生在开具检验医嘱时,如果省平台有此患者的互认报告就会弹窗提示,医生酌情选择‘互认’或‘不互认’,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尤其对于外地患者来说,既降低了就医成本,也让就诊更加高效。”刘根焰说。
下午2时,到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以老年患者居多。该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陆冰表示,很多老人多病共存、行动不便,陪同看病的家属又时常更换,病史采集是一个难题。“患者及其家属讲不清楚,我们干着急。”陆冰说,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互认为医生提供了更全面的诊疗信息,有助于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性。
前不久,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到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就诊,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还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陆冰通过江苏省卫生健康云临床检验平台调取了她的病史和检验报告,很快明确了她的就诊诉求,为她制定了治疗方案。
每个患者身体状况不同,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有的患者担心,检验结果互认会影响诊疗安全。对此,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副院长杨俊表示,检验结果互认不是搞“一刀切”,而是在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由医生根据病情变化和专业判断选择是否互认检验结果。“比如,可以互认的报告是有时间限制的,另外急诊患者的病情变化快,往往也不会采用既往检验结果。”杨俊说。
江苏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主任唐凯介绍,截至2025年1月10日,江苏省卫生健康云临床检验平台累计上传检验报告超过7316万份,医生端调阅量高达453万次,实现检验互认36.38万次。预计2025年9月底前,包括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全省近2000家公立医疗机构将全部接入该平台,民营医疗机构愿接尽接。随着平台的不断完善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患者将获得更加便捷、高效的诊疗和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