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建立品质中药评价体系,让中药材实现优质、优价

中医药基因组学和AI技术等核心技术的应用,推动中医药行业不断创新发展,我们需要更多关注药材的内部因素,例如有效成分含量、限制性指标、农残重金属限量等。3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质量协会中医药分会会长陈士林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以往贫困山区的优质药材只能以非常低的价格销售,而如今通过品质中药材认证,这些药材真正实现了优质、优价的效果,当地也获得产业收益。

国务院办公厅于3月20日发布《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中药创新研发,深化中药作用机理和质量控制研究,推进中药材种质资源创新和生态栽培,以及临床价值提升等关键技术攻关。

陈士林院士在我国率先创立了本草基因组学学科,将中药学与基因组学结合,利用基因鉴定方法来研究中药的基源物种。他表示。以往传统中药材分级分类的标准,主要是以大小为标准来判断优劣。我们建立中药天然多样性成分库,为中药创新研发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为天然成分的发现、靶点研究和药物评价等都提供了新维度。

截至2024年底,品质中药质量评价体系共计发布标准数量23项。3月18日,中国质量协会质量保证中心又公布了红城赤芍等品种的品质中药认证结果。

陈士林院士谈到,品质中药质量标准将逐步覆盖常用的中药材种类,每种药材的指标和标准都不同,整个认证体系的建立是长期、持续的成果。在2022年,陈士林院士团队就已与奥特奇蒙药建立合作,应用现代系统生物学技术,开展赤芍种质资源库建设、红城赤芍系列新品种选育等。

此外,在科研层面,标准化药材为药效机理研究、活性成分提取提供了高度一致性的数据基础。在产业层面,品质认证倒逼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数字化改造,推动中药产业链向智能化升级。在应用层面,高品质中药可加速中、蒙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

内蒙古奥特奇蒙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公伟表示,建立品质中药认证体系可以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将道地药材、匠心工艺、科学验证三大核心融入产业链。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