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Home
  • 行业观察
  • 行业资讯
  • 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为“双超”患儿进行动脉导管未闭床旁结扎术

行业资讯

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为“双超”患儿进行动脉导管未闭床旁结扎术

日前,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联合心胸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科室,为出生孕周仅24周、出生体重仅600克的超早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成功进行了动脉导管未闭床旁结扎手术,标志着该院作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在先心病救治方面再上新台阶。据悉,该患儿出生后,医护团队即刻为其进行气管插管、脐动静脉置管、抗感染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患儿各项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又出现了。医生通过床旁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患儿动脉导管未闭,缺口直径达4.5毫米。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3—4天其动脉导管关闭。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越高。动脉导管未闭对早产儿健康影响极大,容易出现肺水肿、呼吸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同时肺动脉高压、脑室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增加。鉴于患儿胎龄太小、体重太低等原因,医生首先采取保守疗法,给予药物治疗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期盼患儿的动脉导管未闭缺口能缩小,或是尽量让患儿长大点可以耐受手术。但是患儿越来越响的心脏杂音、越来越强烈的心尖搏动、越来越严重的肺水肿,以及需要药物维持的血压和依赖呼吸机维持的血氧浓度,都提示着手术必须尽快进行。在医务科的组织下,NICU副主任李艳红邀请心脏外科主任陈君贤、心内科副主任黄锂新、麻醉科主任严海雅,以及手术室、影像科、超声科、院感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决定对患儿实施动脉导管未闭床旁结扎手术。方案确定后,各团队迅速响应、积极准备。NICU医生进一步稳定患儿心功能和内环境,辅以积极的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创造尽可能好的手术条件;院感团队对床旁手术环境消毒给予全面指导;麻醉科团队反复进行术前评估,充分做好风险预防和处理预案;护理部和手术护理团队多次查看场地,妥善准备消毒及手术物品。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当天上午9点,动脉导管未闭床旁结扎手术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心胸外科主任陈君贤头戴手术放大镜,在患儿核桃大的心脏上穿针引线,将动脉导管仔细游离并结扎;NICU副主任李艳红带领团队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精细调节机械通气参数和血管活性药物,麻醉手术室团队严密管理术中麻醉。历时约65分钟,手术顺利结束。“这是目前我们做过的体重、胎龄均最小的双超(超早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心脏手术。”陈君贤介绍,患儿的躯干还没有一支笔长,手术切口微小,这意味着要将动脉导管游离出来十分不易,每个步骤都必须有条不紊,每个动作都要精细再精细,非常考验主刀医生的技术和耐心。术后,经过NICU团队精心的术后管理,患儿肺部水肿明显改善,随后又顺利挺过了左心衰竭、低血压等并发症关口。目前,患儿已拔除气管插管,撤离有创呼吸支持,实现全肠内喂养,体重增加也非常理想,达到了1100克。


文: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提供
编辑:郭晓薇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