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诊疗中心迈入“机器人智能化手术”新时代

“这种手术方式太好了,术后一点也不痛。昨天手术,今天就能下床走路了。”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市一医院)骨科诊疗中心住院病房,做完膝关节置换术的58岁患者王先生面色红润,提起机器人辅助技术连连称赞。9月23日,“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市一医院正式“上岗”,可同时满足脊柱、创伤、髋关节、膝关节四大手术模块。在其智能辅助下,骨科诊疗中心至今已开展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内固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术等共30余例手术,手术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恢复更快,标志着骨科诊疗中心迈入“机器人智能化手术”新时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由光学跟踪系统、机械臂和主控台车构成。其中,光学跟踪系统就像是机器人的“眼”,可透视人体内部,帮助医生实现全流程可视化操作;机械臂就是机器人的“手”,运动灵活、操作稳定,能达到亚毫米的精度;主控台车相当于“大脑”,辅助进行术前规划,并把医生的想法传达给光学跟踪系统和机械臂。王先生膝关节疼痛多年,曾到多家医院就诊,均被告知需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听到要“换膝盖”,起初他十分恐惧,得知市一医院开展了机器人手术,便慕名前来,在骨科诊疗中心主任兼关节骨科主任龚时国耐心细致的解释下,这才放下担忧。术前,机器人精准测量出截骨量、假体型号及安放位置等。术中,医生在机械臂辅助下实现毫米级精确截骨,调试安装好假体后,一台复杂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就完成了。与传统手术相比,术中减少了对关节软组织的剥离,使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恢复更快。骨科手术机器人在脊柱手术中也有显著优势。45岁的赵先生摔伤后腰背部疼痛,需接受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但脊柱包绕着复杂的神经和血管,错误的进针可导致脊髓、神经根、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脊柱骨科周志刚主任团队运用手术机器人,术前便可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针点、置钉方向及深度。术中,机械臂提供精准的手术路径,弥补了传统手术极难精准判断骨折线的弊端,实现连续精准置钉,有效提高了脊柱复位质量,降低了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近期,在创伤骨科胡斌团队开展的多例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内固术中,医生通过手术机器人术前辅助规划好最佳置钉路径,利用机械臂自动建立置钉通道,只开一个5毫米针眼大小的切口,就实现了极高的手术精度,使复位效果更好、术后康复更快。市一医院引进并运用“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不仅让众多患者受益,还推动医院的医教研工作稳步前行,加速建设成为全省骨科精准治疗新高地。


文:胡显
编辑:郭晓薇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