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邢台:打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新标杆

河北省邢台市始终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工作,通过优化管理机制、规范服务行为、推动改革创新等举措,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提质增效,让乡村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服务对象满意度达到97.11%。
强基础,围绕管理建机制,邢台市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资金监管、群众满意等关键环节,建立并完善“四大长效机制”,全力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科学有效开展:一是管理保障机制,邢台市在2021年成立邢台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家委员会,制定了专家调用、会商、培养、激励和进退制度,强化市县两级专家库建设,打造“核心专家统领指导、技术专家督促落实”的项目指导团队,在服务实施、宣传、培训、督导、评价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市级专家库拥有各项目技术专家286人,其中国家级专家3人、省级专家13人;二是分工协作机制,邢台市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以医改领导小组名义成立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明确卫健、财政、宣传等部门间责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三是资金监管机制,邢台市重新修订《邢台市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坚持项目资金进度季报制度,建立资金使用预警制度,开展第三方审计,对资金的拨付、使用、到位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联合财政部门及时对资金拨付缓慢、存在资金使用风险的县(市、区)进行调度,对问题整改不力的,以建议函直接通告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2024年,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财政局召开项目资金专项调度会议2次,发送工作建议函4份,有效督促了项目资金的落实。
拓内涵,围绕实效搞创新,邢台市不断拓展基层卫生服务内涵,创新性开展多项工作,确保了基层卫生服务的工作实效:一是做强“扁鹊康养”服务品牌,邢台市全面加快“泉城扁鹊堂”建设,积极发展中医特色治疗、康复理疗、养生保健、针灸推拿等服务项目。目前,已有3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泉城扁鹊堂”,今年“泉城扁鹊堂”将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运用中医药治未病特性,鼓励家庭医生(团队)推广中医药签约服务包,实现中医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推进了中医服务项目在基层机构广泛使用;二是开展“太行泉城健康邢”系列活动,邢台市持续2年开展“服务百姓健康”义诊、“惠民健康体检”“温暖基层、心系群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你我他、幸福千万家”科普等“太行泉城健康邢”系列活动,今年,已累计参加义诊医务人员5300余人、义诊7.52万人次;家庭医生签约常住居民520.25万人,重点人群226.15万人,健康科普900余场次;三是大力推进医防融合,邢台市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为切入点,将国家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深度融合,实现“医中有防”“防中有医”的健康服务格局。目前,清河县、任泽区、襄都区3个县(区)的31个乡镇卫生院(中心)全面探索和推进深度融合服务模式,清河县被确定为“省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防融合示范区”。

重能力,围绕服务促提升,邢台市立足队伍强、机构优、服务好和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着力推动基层卫生工作全面提升:一是优化人才队伍,截至10月底,邢台市共纳入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5421所,乡村医生6558人。其中,45岁以下、60岁以上人员占比分别为39.34%、9.94%;本科、专科学历人员占比分别为3.34%、26.82%;执业、执业助理、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占比分别是13.82%、24.35%、14.41%。同时,邢台市还确定了2家市级、19家县级培训基地,先后培训骨干人员1096人、乡村医生5006人,其中骨干人员已有246人得到职务、职称晋升;二是强化机构建设,目前,全市197家乡镇卫生院(中心)已有156家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35家达到推荐标准,27家创成社区医院。年诊疗人次5万以上的96家,10万以上的32家;三是严格服务质控,邢台市将电子健康档案质量核查纳入常态化,试点建立平乡县基本公共服务回访中心,推进清河县、隆尧县等地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质量质控,切实解决服务信息缺失、长期不更新、回访服务不规范、质控质量不高等问题,保障服务内容真实、规范、完整;四是持续宣传引导,邢台市连续2年开展不同主题的服务宣传月活动,集中宣传、集中服务、集中签约,有效提升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今年以来,围绕“基本公共卫生五送五进服务年”活动,邢台市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医务工作者,下沉一线,通过广播、电视、新媒体及健康大讲堂、健康大宣讲等途径,进一步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提升了群众知晓率、感受度、满意度。今年河北省“基本公共卫生五送五进服务年”启动仪式在邢台市威县举办。


文:王世峰 张青坤
编辑:于梦非 刘欣茹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