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专病诊疗为手段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近期,四川省成都市通过对13家申报专病中心建设项目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考量,评选出2024年成都市临床医疗专病中心10个,其中7个专病中心建设项目落户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这与该院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服务模式密不可分。近年来,该院打破原有学科设置壁垒,整合优势资源与先进技术,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高质量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其中,肺癌单病种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是该院最早运行的中心之一。该中心通过不断优化多学科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提供预防、诊疗、康复、随访全流程一体化诊疗服务,实现疾病的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性诊疗。


整合“一体化”诊疗资源

既要铺得开,也要收得紧


早在2019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开始对肺癌单病种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的成立进行谋划。2021年,医院整合普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科、肿瘤放疗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康复医学科、核医学科、健康管理中心及神经内科在内的多学科肺癌诊疗技术力量,在区域内率先建成投用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

该中心开展早期肺癌筛查、肺癌手术、靶向治疗、化疗、免疫治疗、放疗、射频消融、介入、腔内灌注等全方位、多手段的多学科联合治疗,特别是对于晚期肺癌等,以循证医学为准绳,通过多学科专业团队讨论,根据不同病情及个体情况,为患者制订规范化、个体化、科学化的治疗方案。


总结“可复制”建设经验

既需拓宽思路,也要加强合作


2022年,我国肺癌领域领军人物、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受聘为该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客座教授,对中心的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进行全面指导。通过双方深度合作,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突破多个手术治疗“禁区”,完成了包括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切除成型术、支气管袖式切除成型术+肺动脉部分切除成型术、支气管袖式切除成形术+心房部分切除术、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切除成型术在内的多例超高难度手术。2024年,中心完成手术近千台。同时,中心广泛开展肺癌相关科研项目,在推动肺癌诊疗水平提升的同时,为疑难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积极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持续发挥公立医院引领作用,注重及时总结可复制的诊疗经验,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诊疗同质化发展。该院与吴一龙教授团队共同打造的“川粤肺线”肺癌多学科讨论活动每季度持续开展。活动中,由广东、四川两地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先后前往四川省多个区域,针对具有代表性的肺癌疑难病例展开会诊讨论,以循证医学为证据,对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共同探讨后续治疗计划。通过深入交流、技术帮扶、教学指导等多种方式,医院持续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肺癌诊疗能力的再突破、再提升。目前,医院已推动都江堰、乐山、德阳、宜宾、遂宁、资阳等地的多家医疗机构规范化开展肺癌多学科讨论,并助其建立起肺癌多学科诊疗架构。


建立“一站式”专病诊疗路径

既要打破壁垒,也要互相监督


2024年6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直面患者诊疗痛点、难点,实现学科交融合作再升级。在院党委的引领和支持下,医院率先开设肺癌专病中心病区,将多学科高水平专家汇聚至同一病区,为肺癌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多学科团队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进行思维碰撞、交流,持续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提升和年轻医生快速成长。同时,医院建立内科、外科诊疗互相监督机制,进一步促进诊疗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

肺癌专病中心病区实现了诊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诊疗流程的无缝衔接,形成覆盖手术、化疗、放疗、门诊随访、复查、日间治疗等在内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双提升。在新模式下,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坚持每周开展MDT讨论,截至目前,已开展超过150期MDT讨论,为超过300位疑难肺癌患者提供了诊疗方案。


践行“数智诊疗”理念

既已找准调子,那就撸起袖子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突破传统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的局限,依托多学科协作(MDT)机制,用5年时间完善了对肺癌专病专治的理解,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肺癌多学科循证医学诊疗之路。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医院将持续深入探索肺癌多学科诊疗模式下的更多可能性与可行性——深耕人工智能在肺癌诊疗领域中的应用,强化对肺结节影像的识别与鉴定,构建信息数据与临床指南相结合的肺癌“数智诊疗”模式,为MDT讨论提供专业化、可解释、可追溯的诊疗决策,为肺癌患者提供动态化循证医学诊疗方案。


文图:包晗轩

编辑:郭晓薇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