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眼科日间手术 推进全流程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秉承“办一家有温度的医院,做一名有温度的医者”的办院理念,始终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作为医院发展的关键,以开展眼科日间手术为着眼点,进行全流程精细化管理。
日间手术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数据分析、调查走访,概括总结眼科手术的特点和风险点;通过优化就医流程,引入信息化决策理念,实时记录关键数据,开展环节精准质控;通过创新诊疗管理,成立眼科手术评估中心,打造“四位一体”的预入院管理模式。在坚持医疗质量不动摇的基础上,医院充分发挥日间手术高效性和便捷性的特点,极大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获得了患者一致好评。
深挖专科特点,科学决策找寻解决方案
角色代入,探究眼科手术潜在风险点。项目组分别从医患两方面入手,通过角色带入探究日间眼科手术的潜在风险点。调研结果显示,患者方面的潜在风险点主要集中在陪护人员、遵医行为、患者自身身体及心理状况、对手术的理解力及患者的期望值等方面。医院方面的潜在风险点主要集中在术中阶段。医院通过文献检索、微生物培养结果对比和实地调研发现,眼睑缘和结膜的消毒不充分、手术间或手术器械的污染是发生感染风险的主要风险点。因此,加强医生消毒技术教育监管和手术器械消毒的全流程监控是控制上述风险的关键环节。
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全流程精细化管理
引入信息化决策理念,实现对手术的全流程精确控制。医院通过引入信息化决策理念,实时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为医护人员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通过精确控制手术流程、实时监控手术过程、优化术后护理与康复等环节,建立严格的手术流程和操作规范,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患者体验的持续优化;通过引入电子病历系统,医生实时记录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手术数据,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和改进空间,为优化手术流程提供有力支持。
信息化管理系统保障手术器械消毒全过程的透明化、可追溯。在手术器械管理方面,医院采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器械的精准追溯和实时监控,质量追溯系统和设备监控系统有效避免了器械丢失、误用及数量不够等情况。此外,信息化技术还应用于患者的术后随访和康复指导,通过信息平台,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提供个性化的康复建议,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效果。
团队协作和沟通保障眼科日间手术顺利开展。在眼科日间手术中,各个环节的医护人员需要紧密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开展。通过精细化管理,医院可以建立更加高效的沟通机制,提高团队协作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手术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这种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方式,使眼科日间手术的精细化管理更加科学、精准和高效,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通过系列举措,医院眼科日间手术病区患者从门诊就诊到完成手术预约的平均等候时长由之前的6.5个小时下降到2个小时,同比下降69%,手术量增长25.82%,手术效率明显提升,就诊群众满意度良好。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眼科日间手术的开展过程正是将精细化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医院通过不断地优化与改进,实现了手术效率和质量的持续提升,不仅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还助力医院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推动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于梦非 刘欣茹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