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扩展至成人

本报讯 (特约记者 程守勤)近日,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一项耳聋基因治疗临床研究结果:全球首名成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9型(DFNB9)患者接受表达耳畸蛋白(OTOF)基因治疗后,听力显著改善至正常谈话水平。此项研究结果为扩大该疗法的可受益人群年龄范围提供了关键证据。该研究由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柴人杰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曾凡钢教授,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徐磊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齐洁玉副教授带领团队联合开展。

OTOF基因突变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9型的核心病因,患者因内耳毛细胞突触囊泡功能缺陷而丧失听力。OTOF基因疗法直击疾病根源——通过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将功能性OTOF基因精准递送至耳蜗内毛细胞,修复突触传递功能。

目前,柴人杰团队DFNB9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已全部完成。研究覆盖了从1.5岁到23.9岁、从单侧耳基因治疗到双侧耳基因治疗、从杂合突变到纯和突变的11名患者。通常,幼年个体因神经可塑性更强,治疗效果更优。该团队在临床试验中首次纳入成年患者,一名23.9岁的青年患者的术后听力显著改善至正常谈话水平,表明成人患者同样能从该疗法中受益。该团队探索了婴幼儿至成人不同年龄段的最佳干预时机和干预效果,为扩大适应人群提供了关键证据。

该团队强调,OTOF基因治疗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是大基因递送难题。OTOF基因长度超出单AAV载体容量,需依赖双载体系统,可能会带来基因表达和整合不一致的风险,需要通过优化载体比例与注射技术,确保基因片段在体内高效重组。二是免疫反应与内耳结构复杂性对精准给药提出高要求。三是需要进行追踪治疗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长期纵向研究。

柴人杰表示,OTOF基因治疗正逐步改变遗传性耳聋无药可医的局面。该疗法仍处于探索阶段,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