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多省市PM10浓度爆表,大风为什么成为污染“推手”?
4月12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强沙尘天气在西北风作用下向东南移动,南方多省市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浙江省杭州市4月12日14时PM10浓度突破400微克/立方米,江西省南昌市4月12日12时PM10达到了1240微克/立方米。4月13日,沙尘继续南下,广东省广州市9时PM10浓度飙升至434微克/立方米。这场突如其来的污染事件引发公众疑问:为何本应吹散污染物的大风,此次却成了污染的推手?
4月13日9时,广州市PM10浓度已达到434微克/立方米。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 图
沙尘天气的形成需要三个关键条件协同作用:丰富的沙源地、足够强度的大风以及强烈的上升气流。4月13日,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此次南方多省市遭遇严重沙尘污染,正是这三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我国沙尘天气主要影响西北、华北地区,而此次沙尘却绕道南下,直袭长三角地区,这与高空气流运动方向的异常密切相关:这次的风向我们称为经向度,即南北风分量较大,导致沙尘没有按常规向东移动影响华北,而是主要向南移动,影响到过去很少出现沙尘天气的南方地区。彭应登说。
此次事件中,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北部作为主要沙源地,春季地表疏松;同时风力达到卷扬沙尘所需的五级以上风力标准;更关键的是,南方地区前期存在的不稳定天气条件产生了强烈的上升运动,将沙尘从地面抬升至高空,再通过异常的高空气流远距离输送至南方各省市。
面对浮尘天气,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洋提醒,PM10颗粒堪称微型生物炸弹,其表面会吸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化学物质,以及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一旦吸入呼吸道,这些颗粒会与呼吸道水分结合形成酸性物质,直接腐蚀黏膜屏障,诱发炎症反应。
胡洋强调,哮喘、慢阻肺、支气管扩张患者接触高浓度颗粒物后,易出现急性感染、气喘加重甚至呼吸衰竭。即便普通人群,也可能因PM2.5、PM10颗粒侵蚀出现咳嗽、咽痛、感冒等症状。
此外,沙尘暴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天津市卫健委刊载信息显示,当沙尘暴出现时,空气及沙尘的冲撞摩擦噪音,会使人们心里感到不适;特别是大风音频过低,能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使人头痛、恶心、烦躁。
即便空气质量短暂好转,也不可掉以轻心。胡洋解释,污染物沉降需要时间,且PM2.5浓度下降不代表其他有害物质同步消散。他建议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及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应持续佩戴口罩、减少外出,并关注官方发布的实时空气质量数据。
截至发稿时,南方多省市已暂停户外活动。环境监测部门建议市民通过三关三防应对污染:关闭门窗、关停新风系统、关严车内空调外循环;防颗粒物吸入、防眼部刺激、防皮肤接触。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