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肿瘤防治宣传周|如何让癌前病变“改邪归正”?

在公众的认知中,关于癌前病变存在着不少误区。首先,将癌前病变等同于癌症,事实上,大多数癌前病变在治疗后并不会演变成癌症。其次,忽视定期检查的重要性,易延误病情。最后,盲目寻求非专业治疗或偏方,反而会损伤身体。癌前病变一定会变成癌症吗?得了癌前病变怎么办?4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杨盛力、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杨杉杉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解读了癌前病变的防治。

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在结构和功能上已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发展成恶性肿瘤的细胞或组织,这些病变具有转变为恶性肿瘤的潜力。

胃癌、肺癌、肝癌等多种类型的癌症都会出现癌前病变。杨盛力表示,在肺癌方面,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及原位腺癌、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被视为肺癌的预警信号。早期可能只表现为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病情迁延不愈,可进行胸部薄层CT、痰细胞学、支气管镜、生物标志物等相关检查。

在胃癌方面,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以及胃腺瘤性息肉,均是胃癌发展的重要前奏。要及时关注和保养我们的胃,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少吃盐腌或熏制食品,避免长期进食粗糙、过冷、过热或长期饮酒。此外,戒烟可有效降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风险。

在肝癌方面,病毒性肝炎诱发的肝硬化、代谢综合征及酒精性肝病,均构成肝癌发生的潜在风险。由于症状和前兆通常较为隐匿,很多患者可能难以察觉。有些细微的迹象可能提示肝癌早期癌前病变,如肝区(右上腹)疼痛、腹胀、腹泻、体重下降等,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便尽早发现癌前病变或肝癌。

杨盛力提出,治疗癌前病变要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和随访监测。

早筛查。有效的早期筛查有助于在肿瘤发病早期阶段或在癌前病变状态检出早期肿瘤和发现癌前疾病,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遗传筛查。

早诊断。病理诊断是癌前病变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对组织或细胞样本的详细检查,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癌前病变及其性质。尽管如此,诊断过程中仍需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等多种检查手段,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早治疗。一旦确诊为癌前病变,及早治疗是防止其进一步恶化为癌症的关键。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可通过内镜切除或手术切除;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和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可进行药物治疗;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戒酒是其治疗的最重要和首要措施。

随访监测。即使经过治疗,癌前病变患者仍需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复发或进展。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