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我国学者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

本报讯(特约记者 刘燕 宋琼芳 通讯员 吴凯敏 刘芸)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在全球首次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并找到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该发现有望助力从疾病早期对帕金森病进行干预,延缓疾病进展。近日,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

既往研究发现,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是帕金森病的关键致病蛋白。其一旦发生错误折叠并聚集在一起,便会致使神经元死亡。它还会入侵邻近的正常神经元,诱导更多脑区α-突触核蛋白聚集和神经元死亡。致病蛋白传播到中脑黑质区域,可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患者会出现动作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致病蛋白传播到大脑皮层,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障碍症状。

郁金泰团队首次揭示了神经元膜受体FAM171A2蛋白与帕金森病关键致病蛋白α-突触核蛋白的结合机制。研究发现,FAM171A2在神经元细胞膜上会选择性地结合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并将其带入神经元中,导致神经元死亡和病理蛋白传播。通过转基因动物实验,研究团队证实,敲除FAM171A2可有效控制帕金森样症状的进展。

研究团队还从7000余种小分子化合物中找到一种小分子。这种小分子可有效抑制FAM171A2蛋白和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结合,并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对该致病蛋白纤维的摄取。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运动症状前的十几年,大脑内就已存在α-突触核蛋白病理。该发现有望助力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前驱期和临床期通过靶向抑制靶点FAM171A2阻断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传播,延缓帕金森病进展。这标志着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在帕金森病的“原创靶点发现-机制解析-产品开发”全链条自主创新道路上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郁金泰团队已申请基于干预FAM171A2治疗帕金森病的国际专利,未来将致力于将该成果推向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