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如何建?这家医院的三年发展
如果说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是铸就学术的高地,那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就是填补医疗洼地。建设初期,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院长杜琨便服务于巴彦淖尔,如今已近三年。他介绍,内蒙古巴彦淖尔可以说是西北地区医疗资源最贫瘠的地区,所以我们选择了这里。我们的初心,是响应国家号召,按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方案,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2023年2月,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运营,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中医领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4年12月28日,新院区建成开诊。近三年来,北京中医医院携手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前沿技术创新,实现多项技术在巴彦淖尔的零的突破,为周边地区群众搭建起全生命周期健康守护平台。
今年69岁的李先生(化名)饱受支气管扩张困扰30余年,多次求医无果。祝勇等北京中医医院专家带来无痛气管镜技术和中医药配合疗法。他说,在家门口就有大专家长期坐诊,不仅省去了外地求医的交通费用,挂号也很方便。
2025年4月22日,北京中医医院派驻专家、脾胃病科主任医师陈剑明为患者诊疗。医院供图
内蒙古地区饮食以牛羊肉为主,且饮酒较多,因此多发消化系统疾病。北京中医医院派驻专家、脾胃病科主任医师陈剑明说,为适应当地的疾病谱,科室专门设立了老年功能性胃肠病、反流性食管炎、胆胰疾病(胆石症与急性胰腺炎)3个稳定的科研方向。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现任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副院长的张广中常驻巴彦淖尔也近三年了,在杜琨院长及他的努力下,不仅建立起了荨麻疹、带状疱疹等中医特色专病门诊,还通过多方努力实现了北京中医医院优质院内制剂除湿丸和白驳丸的跨省调剂。
按照与北京中医医院同质化、一体化发展思路,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修订完善了80余部医疗制度、流程,采用双主任制管理模式。当地医院肾病科主任韩文杰表示,原来我们只关注临床诊疗,北京专家来了之后,在他们的影响下,做科研的意识加强了。医院还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资质。
截至2025年3月底,北京中医医院累计派驻各类专家219人次,其中常驻专家28名。与建设初期相比,门诊量增长了64.74%,三四级手术数量增长了28.5%;开展各类新技术和新项目33项,新设立医疗特色门诊4类,患者外转率由2022年的27.45%下降至14.3%。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我虽然来到这儿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但这里的医疗现状让我感触特别深。派驻专家、肾病科主任张康介绍,本地患者的健康意识太薄弱,当地人喜欢吃叫红腌菜的咸菜,饮食偏咸,但是肾脏病患者应该严格低盐饮食,吃得太咸不仅会影响血压、加重水肿,也会影响肾脏病的预后;此外,当地人喜欢吃牛羊肉,而慢肾衰患者应该优质低蛋白饮食,所以她在诊疗的过程中会着重加强饮食宣教,强调低盐饮食及优质低蛋白饮食的重要性。
2025年4月1日,在张康的指导下,该院首次开展了床旁血滤治疗。医院供图
派驻专家、脑病科主任张涛是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标准的起草人,他不仅将针刺、艾灸、拔罐、中药熏洗的诊疗指南带到了巴彦淖尔,还联合社区活动中心,一起做义诊、宣讲、运营微信公众号等。先后开设中医药科普药食同源等10余个中医药文化科普专栏,强调未病先防,单期宣传内容精准送达20万人次。
重点培养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科普宣传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运用10年时间,服务巴彦淖尔、立足内蒙古西部地区,建设辐射一国四省(蒙古国、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脚下的路。院长杜琨说。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