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青少年内化精神障碍有两个亚型

(特约记者 孙国根)内化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是青春期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近期,一项大规模纵向队列研究发现,青少年内化精神障碍存在高冲动和低冲动两个亚型,高冲动亚型比低冲动亚型具有更高的外化精神障碍转化率、抑郁水平、自杀风险。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英国精神病学杂志》上。

此项研究由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张捷课题组与香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剑桥大学等的团队联合开展,对2430名9~10岁的青少年内化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分析。

张捷说,内化精神障碍在临床症状和生物机制上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严重影响临床干预对个体的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基于多模态、跨尺度的脑科学大数据,识别不同内化精神障碍的亚型。

研究团队首先利用冲动行为量表的消极紧迫性、积极紧迫性、缺乏毅力、缺乏计划、快感寻求5个维度,对2430名青少年患者进行了聚类分析,识别出了焦虑水平相同但冲动水平相反的两个亚型,即高冲动亚型和低冲动亚型。

研究发现,两个亚型具有相反的焦虑—冲动关系:高冲动亚型的基线焦虑水平与基线和两年随访的冲动(缺乏毅力)水平正相关,而低冲动亚型的基线焦虑水平与基线和两年随访的冲动(快感寻求)水平负相关。这一发现表明,不同的亚型会采取不同的焦虑应对策略:高冲动亚型采用非适应性应对策略,即通过冲动行为获取即时满足,以缓解焦虑;而低冲动亚型会选择采取适应性应对策略,即通过降低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解决引起焦虑的问题。

研究团队进一步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研究了两种内化亚型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结果发现,高冲动亚型个体负责认知和情绪控制的额颞叶皮层增厚,且该皮层增厚程度与冲动水平增加有关。这意味着,高冲动亚型额颞叶皮层发育延缓,而发育迟缓的前额叶可能难以抑制边缘系统过强的激活水平,导致高冲动亚型的情绪与行为控制缺陷。

为探究皮层变异的遗传和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对各亚型相对于健康群体具有显著变化的脑特征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等分析,结果发现高冲动亚型的皮层变异与异常的免疫系统和失衡的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通路有关。

考虑到面对焦虑情绪的侵扰时,不同亚型可能会采取不同类型的应对策略,从而造成未来心理健康状态的后续变化,研究团队深入探索了两种亚型在后续随访中精神病理学症状的发展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在随访中发现,高冲动亚型比低冲动亚型具有更高的外化精神障碍转化率、抑郁水平、自杀风险以及更差的认知水平和学业表现。该成果对及时识别高冲动的内化精神障碍亚型,并针对情绪和行为失调患者给予个体化的精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