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促进肺癌发展分子机制被首次阐明
(特约记者 童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慧/刘宁宁联合团队与同济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合作,首次阐明真菌促进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9月21日,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肿瘤学期刊《癌细胞》上。
联合团队从肿瘤组织内分离并鉴定出一株促进肺癌发展的真菌菌株——聚多曲霉,通过整合深度宏基因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解析了肺腺癌患者不同组织部位内真菌微生物组的种类与分布特征,阐明瘤内真菌聚多曲霉通过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导肿瘤免疫抑制的微环境,最终促进肺癌发展的机制。研究同时证实,聚多曲霉在肿瘤内的富集与肺癌患者的较差预后密切相关。
该发现为肺癌的早筛提供了新型真菌标志物。在疾病治疗领域,在菌株水平精准靶向真菌可以促进免疫杀伤,从而抑制肺癌的恶化进展。该项研究成果将极大推动基于靶向真菌的肺癌个体化靶向—免疫治疗新策略,填补真菌和肺癌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的空白。
据了解,近年来,“多形态微生物组”被列为癌症的新标志物。肿瘤内微生物组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对癌症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人们对瘤内微生物组的异质性、潜在来源和富集,以及其与癌症恶化的关系等关键问题了解甚微。探讨肿瘤内四界微生物组(细菌、真菌、古菌、病毒)在癌症的发病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健康价值,将为制订癌症的精准筛查与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前期,联合团队已经自主研发了单细胞微生物组、单细胞蛋白质组和瘤内四界菌群时空转录组分析等核心技术。这些成果均为此次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