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基因检测用于矮小症诊断添新证据

(特约记者 陈明雁 通讯员 陈恔 李晴)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以原创性论著形式发表了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仉建国教授、吴南教授团队关于矮小患者分子诊断率的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矮小症的外显子组测序总体诊断率为27.1%,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总体诊断率为13.6%。这是国际上首次对矮小队列分子诊断率进行全面统计分析,研究结果为将外显子组测序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作为矮小症诊断工具提供了高级别的临床证据。

矮小症的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骨骼发育不全,可能伴有性器官不发育或第二性征缺乏等,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矮小症的治疗原则。近年来,外显子组测序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矮小患者的分子诊断领域,但缺乏对于该疾病诊断率的明确报道。

研究团队在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三大常用数据库中使用相关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出包含10名及以上接受过外显子组测序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的患者的研究,从符合条件的5222项研究中选取了20项,纳入后续分析。

研究团队从各项研究中提取相关信息,获得了外显子组测序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的总体诊断率。结果显示,在最终选取的10个外显子组测序队列(共1350人)和14个染色体微阵列分析队列(共1070人)中,外显子组测序的总体诊断率为27.1%,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的总体诊断率为13.6%。

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于矮小症的诊断率并没有显著提升。研究者推测,虽然基因组技术的敏感性不断提高,对致病基因和拷贝数变异的认识也在持续增加,但伴随技术应用的普及,将具有轻微表型但不是遗传病患者的对象纳入相关研究,导致诊断率降低。

本研究为将外显子组测序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作为矮小症诊断工具提供了高等级临床证据。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和数据解读水平的提升,将上述基因检测工具整合到矮小症综合诊断体系中,患者可以得到更加及时和精准的诊疗,从而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