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新型免疫疗法或有助实体瘤治疗

本报讯(特约记者 孙国根)近日,我国研究者开发出一种新型细胞免疫治疗设计方法,有望显著改善脑胶质瘤、头颈肿瘤等实体瘤治疗效果。相关论文已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研究》上,并入选该杂志精选论文。该研究由上海科技大学王皞鹏课题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吴海涛团队、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琛琦实验室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宋献民课题组联手完成。

吴海涛说,生理状态下,体内T细胞会识别并消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但狡猾的肿瘤细胞可以通过隐藏躲避T细胞追踪。对此,临床科研团队给T细胞装上了可以识别肿瘤的“导航”(即CAR嵌合型抗原受体),装上“导航”的CAR-T细胞可以精准找到肿瘤细胞。但研究发现,CAR-T疗法存在缺陷,如CAR-T细胞在体内不能长时间存续,且容易出现疲劳耗竭的状态,导致肿瘤消除困难和反复复发。就像人不停地去干同一件事情,耐心和精力会耗尽一样,CAR-T细胞重复地接受肿瘤抗原的刺激也会发生耗竭。

进一步研究发现,即使没有肿瘤抗原的刺激,CAR-T细胞也会自发耗竭,这主要与CAR-T细胞会自发产生一种持续的基底信号有关。明确CAR-T细胞基底信号的产生机制和调控方法,有望解决CAR-T细胞自发耗竭的难题。

本研究首次发现CAR表面部分区域带有正电,其产生的静电作用是CAR-T细胞基底信号产生的主要原因。据此,研究团队开发了两种针对性的新型优化设计方法,一是提高CAR- T细胞培养环境中的离子浓度,借助高浓度的离子隔绝CAR之间的静电作用,从而减弱基底信号,逆转CAR-T细胞的耗竭状态;二是通过基因改造优化CAR表面电荷分布,从根本上减弱基底信号,进而使CART细胞恢复功能,获得显著提升的抗肿瘤能力。

目前,该研究仍在进行中,鉴于其在临床前试验中展现的良好应用前景,科研团队将继续探索,争取早日将试验成果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