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Home
  • 养生中国
  • 慢性病
  • 霍勇: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尽早强化干预血脂水平

慢性病

霍勇: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尽早强化干预血脂水平

受访专家: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亚洲心脏学会主席。擅长:心血管疑难、重症的诊治,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健康时报记者 毛圆圆)血脂异常,被公认为心血管疾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引起全身各处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它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常以冠心病及脑卒中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具有危害性大、发病率高、趋向年轻化、控制率低等特点。作为三高共管倡议的长期推动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霍勇强调,如果能有效实现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这三重危险因素的共同管理,能更好地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

超高危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降到55mg/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血脂中的坏胆固醇,也是反映血脂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与其它疾病不同的是,LDL-C的正常值范围随着患者合并不同的风险因素而不同,不能仅仅靠化验单上是不是有箭头来判断LDL-C水平正常与否。对于不同风险等级的人群,LDL-C水平的目标值是不一样的。

霍勇介绍,健康人的LDL-C水平不超过130 mg/dl即可;但对于超高危患者,应当降低到55mg/dl;对于2年内发生2次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推荐降低到近似婴儿出生时的40mg/dl水平。总而言之,心血管危险程度越高的病人,需要更低的LDL-C目标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超高危ASCVD患者光靠他汀药物肯定不够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石,但对于超高危ASCVD患者来说,他汀治疗往往无法帮助他们达到严格的LDL-C治疗目标值。

如果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加倍,LDL-C水平仅能下降6%。对于超高危ASCVD患者来说,如果光靠他汀药物来治疗肯定是不够的,目前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是不能达标的。这就需要在他汀基础上联用PCSK9抑制剂、依折麦布等其它药物,加强对LDL-C水平的控制。霍勇说。

通常来说,无论是他汀还是依折麦布,降胆固醇的幅度远远没有PCSK9抑制剂来得大。在强效降脂的同时,PCSK9抑制剂这类创新药物也能进一步显著减少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霍勇解释,很多高血脂患者往往会认为是自己饮食不当,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吃,确实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人到了一定年龄后,自身胆固醇的代谢能力也在下降,更大程度上影响了血脂的稳定。PCSK9抑制剂这类药物就是通过改善人体肝脏从血液中清除LDL-C的能力,达到强效控制LDL-C水平的目的。

做好血脂管理,需要从一线城市到基层地区广泛铺开落实。一般来说,一款创新药物从一线城市的大医院走到基层县医院的周期非常漫长,我们要思考如何完善政府的医保政策,让广大的基层患能够用上,并且用得起这些创新药物。霍勇谈到,另外,对医生队伍的培训、加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力度、改善患者健康教育等方式也非常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国家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做得更好。

(运营: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