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安宁疗护 照亮生命的“归途”

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肿瘤医院姑息治疗科安宁疗护病房,和煦的阳光给患者们带来一股股暖流。自2018年以来,这所医院的安宁疗护小组已让几十名处于生命终末期的癌症患者有尊严地离世。



安宁“谢幕”


日前,年逾七旬的军叔再次入院。2022年9月,他的小细胞肺癌已发展至晚期,发生多处转移。在过去的1年时间里,他和老伴往返于北京市、包头市之间,最终慕名来到包头市肿瘤医院姑息治疗科治疗。遗憾的是,多线治疗依然无法阻止其肿瘤发展。这预示着,军叔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监护仪不断发出嘀嘀的声音,屏幕上闪烁的数值让军叔的生命体征变化一目了然。军叔被安排到单独病房,房门上的独特标识昭示着其正处于特殊治疗阶段。

“提到‘姑息治疗’,大部分人的理解是放弃治疗,其实最新的理解是‘缓和医疗、舒缓医学’。它是涉及领域广阔、体系庞大且非常积极的一套治疗手段,包括对疲乏、疼痛等症状的干预,对心理、情绪等问题的干预,对生活、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干预等。”姑息治疗科主任王丽萍表示,每天清晨,她都会带领医护人员到病房巡查,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告知注意事项,提出下一步治疗方案。目前,姑息治疗科的工作包括治愈性治疗和舒缓治疗两大部分。前者指对于早期有治愈希望的患者,在肿瘤治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疾病和治疗引发的不适。后者指对于中晚期患者,通过舒缓治疗改善症状,控制肿瘤进展,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命;对于终末期患者,通过治疗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正视死亡


在安宁疗护病房遵循的理念中,濒死是正常的生命过程。在濒死阶段,医生不以延长患者生命长度为目标,而是以对症处理为主,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哀伤辅导。所以,在患者入住时,医生都会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什么叫安宁疗护,帮助他们正视死亡。然而,在亲情、责任、孝道及道德标准等因素的裹挟下,一些家属仍无法接受安宁疗护。“过去,我们见过很多终末期患者,因无法躺着,一直坐着一分一秒地熬,导致双腿肿得发亮、渗水。即便如此,患者家属仍要抢救。”王丽萍表示,原因还是情感上的不舍,也有人怕被误解为不孝顺。结果就是,患者忍受病痛煎熬,家属忍受心理煎熬,双方都苦不堪言。

去者善终,留者善别,在安宁疗护里,一方是临终患者,另一方是仍要好好活下去的家属。“几年前,一名肺癌晚期老年患者的家属倾家荡产也要保住她的性命,否则他也要跟着母亲去。老人的病情一有变化,他就跪在地上大哭。作为一直照顾他母亲的医护人员,我们很理解他的心情,不断地开导、安慰、鼓励他,跟他聊天,让他感到我们也是他的亲人。就这样,在母亲离开时,他平静了很多,也很快从痛苦中走了出来。”王丽萍说。


不留遗憾


在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的郭丽看来,安宁疗护是以人性化、个性化的角度去面对每一名患者。在其照护的诸多患者中,已经离世的小静最令其心痛。“小静患的是一种罕见的卵巢癌,且已患病6年多,后期治疗效果不佳。”郭丽介绍,长期治疗让小静的血管格外脆弱,且由于病情,无法留置静脉输液管。为减轻小静的痛苦,经验丰富的郭丽为其提供一对一服务。于是,二人逐渐成为朋友。“小静跟我说,她和她爱人是初中同学,感情非常好,能毫无嫌隙地交流所有问题。他们一起去选好了衣服,买好了墓地。她已经能面对死亡,可放心不下孩子。坚持治疗就是为了能多陪伴孩子。”有一天,小静突发腹腔出血,各项指标下降。此时,腹腔的肿瘤已经吞噬其大部分脏器,生命已到尽头。为了却小静的心愿,郭丽陪着她的家人将孩子带到小静床边。

“孩子见到她就一直哭。后来我把孩子拉过来,轻轻地告诉他和妈妈说说话,告诉妈妈自己会听爸爸和爷爷奶奶的话,好好学习,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郭丽回忆着当时画面说,“孩子特别乖,一句一句地学着说,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小静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向死而生


能否敞开心扉、接受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临终前的生命质量。小兰患癌已5年多,经历手术、化疗等阶段,本以为已经治愈,但最终还是复发了。接受多线治疗后,其病情进展到了末期。小兰虽性格开朗,但病痛的折磨令其非常脆弱。所以,一有时间她就想找郭丽聊天。“我自己可以接受最后的结果,可一想到家人,心里就特别难受。我爱人的压力比我大多了,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肩上。”说起爱人,说到家庭,小兰的眼泪便止不住地流,“我女儿特别懂事,从不乱花钱,还总跟我说‘高三毕业后就去打工,挣了钱带着妈妈去旅游’。”为缓解小兰的焦虑,郭丽把一副安心卡交到其手里,让她自己选择。“希望家人记得我们在一起的快乐”“希望参与自己的医疗决定”……一张张卡片,对应着藏在小兰心底的一个个秘密,“我希望有尊严地走,不希望家人再要求医护人员抢救,不想自己再受苦。”

“每一名安宁疗护人员都必须有强大的内心,要有情怀、有大爱,用爱感同身受地去帮助患者。”郭丽说。


文图:乌兰
编辑:郭晓薇 王天鹅

审核:王政清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