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救治添新证据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束苏雪 陶春蓉 孙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胡伟主任医师和该院副院长、东部战区总医院刘新峰教授牵头发起的一项研究证实:发病12小时内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能从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动脉取栓治疗相比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死亡率。10月13日,国际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了该研究成果。

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在所有类型的脑卒中当中,后循环卒中约占1/5。其中,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形成的后循环梗死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相比,预后往往更差,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更高。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脑卒中患者采用动脉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国际医学界仍不明确。

研究人员用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取栓治疗组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最佳药物治疗组。

该研究结果证明,参照衡量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改良Rankin量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治疗组的患者90天内到达较好神经功能预后的比例显著优于最佳药物治疗组。在所有次要结局中,取栓治疗组也有显著优势。其中,取栓治疗组患者90天内独立生活能力的比例显著优于对照组,获益比均可与前循环血管内治疗相较最佳药物治疗的获益相媲美。此外,取栓治疗组还显示出更低的90天内死亡风险。

10月13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时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牵头发起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将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取栓时间窗拓展到发病24小时内,证明了对于发病时间在6~24小时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而言,进行取栓治疗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结局。10月14日,本报一版对该研究进行了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