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科医生张毅:用手术刀助大爱传递
近年来,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人民医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省人民医院肝胆三部(器官移植科)主任张毅带领团队勇于创新、勤学苦干,让更多濒临死亡的危重患者“重获新生”,为守护贵州人民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团队协作 助危重患者“重获新生”
9月16日,在省人民医院手术室内,今年50岁的张毅身穿防护服、眼戴护目镜,精神饱满、动作娴熟地操作着手术器械,手术团队紧密配合、争分夺秒地进行着一台肝移植手术。
“做一台肾移植手术,一般要3小时左右;做一台肝移植手术则需要6小时左右,这还不包括麻醉准备的时间。手术后,团队也要等患者病情平稳后才能将其送回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张毅说。对于器官移植手术而言,团队合作尤为重要。“器官移植手术不仅要求手术团队有着高超的技术,还要求麻醉、重症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团队提供强大支持,才能够很好地把手术完成。”
2018至今,张毅带领省人民医院移植团队已成功开展肝移植手术254例,其中242名患者在术后康复出院,且术后3年存活率约为80%,居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省人民医院也在贵州省内率先开展了劈裂式肝移植、儿童肝移植及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联合左半肝自体肝移植术。如今,肝移植技术已成为省人民医院一种常规开展的救治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让贵州省内患者远赴外省寻求肝移植手术成为历史,为患者家庭节省了治疗和交通等费用,在助患者“重获新生”的同时,也增添了其获得感。
2018年8月,张毅获得贵州省第二届“百名优秀医生”称号,他也被患者及同行称为“外科能手”。
“我们医院的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在95%左右,肾移植手术成功率在98%以上。虽然我们医院器官移植手术的总体数量不及国内顶级医院,但手术的技术难度和成功率已经和他们基本持平了。”张毅介绍。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团队自2021年7月开展肾移植手术以来,先后成功完成了肾移植手术260余例。
如今,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团队已拥有开展活体成人和儿童肝移植、活体成人和儿童肾移植、公民逝世器官捐献肝肾移植等多项先进技术,器官移植这一高、精、难的手术已成为医院的常规手术项目。
攻坚克难 传递人间大爱
2019年8月22日,张毅带领团队开展了贵州省内第一例儿童亲属活体供肝肝移植手术。由年轻的母亲捐献左肝,移植给她年仅8个月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女儿,手术非常成功,捐献左肝的母亲在术后1周就康复出院,4年来也没有任何身体不适;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儿在手术结束3周后出院,目前孩子肝功能良好,也与其他孩子一样上了幼儿园。
此后,张毅带领团队又成功开展了1例亲属活体供肝儿童肝移植和3例亲属活体右半供肝成人肝移植;目前,所有器官捐献者均身体正常;所有肝移植受者均已顺利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自2019年8月20日张毅带领团队开展贵州省内首例劈裂式供肝肝移植以来,已相继开展劈裂式供肝肝移植10余例。其中,劈离的右肝给成人、左肝给儿童9例次;劈离的左、右半肝均给成人1例次,成功实现了“一肝二受”,有效缓解了供肝短缺,挽救了更多的重症肝病患者,让供肝捐献者的“大爱”得以延续。
张毅表示,随着等待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日趋增加,器官捐献资源短缺一直制约着我国乃至世界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但随着文明的进步、捐献意识的提高,相信会有更多拥有大爱的器官捐献者参与到器官移植事业中来。
在临床工作中,张毅所在的党支部在省人民医院党委支持下,持续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为部分移植及家庭困难患者排忧解难。目前,支部已为5名肝移植患儿及部分家庭困难的移植患者申请减免费用100余万元。
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名单及各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省人民医院有5名专家入选。其中,张毅当选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他也将更好地助力贵州省医疗质量安全事业稳步提升。
“作为外科医生,能够把患者的疾病解除,看到他们康复出院,我有很强的成就感。”张毅说,“从医以来,我越来越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我也会努力学习新的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编辑:张健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