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能听见了!”
今年9月,家住广东省佛山市的莹莹(化名)步入校园,开启了自己的小学生活。但与同龄孩子稍有不同的是,莹莹的耳朵后面多了一个“酷炫”的小设备——人工耳蜗。
据了解,莹莹2岁多时才开始说话,而且有部分发音不够准确,还时不时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起初其家人并未重视,直至莹莹5岁多时,她因意外撞伤头部来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医生发现莹莹的头部外伤并不严重,但听力却出现了明显下降。
辗转到多家大型医院就诊后,造成莹莹听力下降的病因总算找到了。这是一种名叫“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疾病,但莹莹的家长仍对此疾病有着不少疑惑,比如莹莹出生时是通过了听力筛查的,怎么突然会出现这个疾病呢?
对此,耳科医生解释说:“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一般会在孩子2岁左右时出现,主要表现为听力波动性下降,直至失聪。病程中患者会伴有发作性眩晕,个别患者也可能表现为突发性的耳聋。”
经检查发现,莹莹一侧耳朵的听力接近全部丧失,另一侧则为重度的耳聋。通过药物治疗、验配助听器,莹莹重获了听力。但是好景不长,3个月前的一天,莹莹再次失聪了,先前验配的助听器已经不能给她任何帮助。
咨询耳专科医师后,莹莹家长得知目前能够帮助孩子恢复听觉的唯一方法就是植入人工耳蜗,但因植入人工耳蜗需要高昂费用,这也再次困住了莹莹一家。经多方了解,莹莹家长得知在莹莹的医保所在地就医手术,可以获得更高比例的报销额度,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家庭负担。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张碧茹介绍,人工耳蜗植入适合1至6岁的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者,因为该年龄患儿对人工耳蜗适应力比较强,经规范康复训练植入效果比较好;而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科室内也有成功植入的案例。莹莹今年9月就要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堂,其家长希望尽快让孩子重获听力。经过充分沟通,最终他们选择充分信任“家门口”的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的专业团队。
张碧茹率领团队为莹莹做好了术前评估和相关准备。医院副院长胡允兆带领设备科、医务科等推进各项保障工作。在麻醉手术室、放射科和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为莹莹顺利植入了人工耳蜗。住院不到一周后,莹莹便顺利出院。
文图:周金章 张碧茹
编辑:张健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