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稀有变异或增H7N9感染风险
本报讯 (记者张磊)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舒跃龙教授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有关H7N9禽流感研究的新成果。团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217例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和116例与确诊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职业暴露人群对照,收集样本并进行人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人MX1基因稀有变异可能增加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风险。同时,这些变异均为稀有变异,在人群中的变异频率小于0.5%,间接提示H7N9禽流感病毒目前导致流感大流行的风险较低。
目前,可以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主要包括H5N1、H5N6、H7N9以及H9N2等。2013年,舒跃龙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一种新型重配低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可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流行病学研究证明,活禽市场和家禽暴露是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主要风险因素,但H7N9禽流感病例中,职业暴露人群(与家禽养殖、运输以及销售等有关的从业人员)只占总确诊人数的7%。那么,相同暴露条件下,为何只有很少人会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而大部分人则不被感染,仍是未解之谜。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舒跃龙团队推测宿主遗传因素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证明这个假设,团队收集样本并进行人全基因组测序,首次发现人MX1基因稀有变异。
抗黏液病毒基因(Mx)是最早发现的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基因之一,人MX1基因可编码人抗黏液病毒蛋白A,MxA蛋白属于动态蛋白超家族的一类大分子GTPase,对多种RNA病毒和DNA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H7N9禽流感病例中共发现了17个MX1 稀有变异。
体外实验验证表明,其中14个变异会影响蛋白功能。实验表明,这14个携带突变的MxA蛋白不仅失去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也失去对H7N7和H5N1禽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