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

我的梦想:长高后一次漂亮的灌篮

有这样一类孩子,出生时身体指标正常,生长过程中也体型匀称,但长着长着就发现身高和同龄孩子渐渐拉开差距。这种孩子在医学上称为特发性矮小,一种没有明确病因的匀称性身材矮小,很难判断,很容易被忽视,却是矮小孩子中最常见的类别,有60%-80%左右的矮小儿童属于这种类别。很多特发性矮小孩子的家长都会满怀着对青春期蹿个儿的期待,一直观望、等待,直到孩子十四五岁,甚至十七八岁,身高已然定格,缺憾无法挽回时才追悔莫及。

我的梦想,是一次漂亮的灌篮

路路是浙江省金华市一名职业高中三年级的学生,13岁时,妈妈还是在路路叔叔的提醒下,才第一次认真关注路路的身高。

路路家境不好,父母二人在他年幼时,靠打各种零工、苦工维持生活,经常无瑕照顾他,11岁那年,家里又遭遇了重大变故,父亲诊断出了肺癌晚期,两年时间,妈妈奔波在生计和孩子爸爸看病之间,熬干了家里最后一分钱,也没能留住人。

独自带着孩子的日子里,妈妈生活的一大半都被工作占据。早上六点起床,做早饭、打扫卫生、送孩子上学,为了多挣一点,晚上要加班到11点才下工,路路也要到那个点儿才能等到妈妈接他回家。

在生活的惊涛骇浪里浮浮沉沉,妈妈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2018年,路路13岁那年,上初中的他还只有1米3,跟同龄孩子站在一起,矮了一头不止。看着哥哥唯一的骨肉又瘦又小、性格也越来越内向,路路的叔叔实在担忧,便带孩子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经医生诊断,路路属于特发性矮小。

路路出生时一切正常,父母的身高也正常,所以尽管从幼儿园起,他和同龄小朋友站在一起显得越来越小巧,妈妈也并没有过多担心过。

路路从小热爱篮球 但高大的篮球筐却总是那么遥不可及

妈妈知道路路喜欢篮球,在家里的墙上给他粘了一个筐,她却不知道,路路总在家里玩篮球,是因为学校的篮球架子对他来说太高,同学们也嫌他个头矮,进不了球,不爱带他玩。

妈妈也知道路路喜欢跑步,爆发力强,却不知道,尽管路路刻苦练习,还是越来越追不上那些个儿高腿长的同学。

路路多么期望,有一天他能在跑道上飞驰,第一个冲过终点;多么期望,有一天,他能轻松一跳,随手就是一个漂亮的大灌篮。

升入初中的路路和同学相比,差了一头还多

依照医生的建议,路路需要用药物进行干预和治疗,鉴于路路的家庭经济情况,医院帮路路申请到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一年的免费药品资助。这一年,路路从1米3长到了1米4,看到治疗效果显著,妈妈便省吃俭用,并依靠亲友相帮,坚持给路路又治疗了一年,15岁时路路身高达到了1米5。

长高后的路路终于有信心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了,对他来说,能够主动参与,就是成长过程中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不服输、不认命,哪怕是在那些还在为身高自卑的日子,路路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运动,没有停止过为自己热爱的东西付出努力。长高后,找回自信的路路变得更加有能量。2020年,他升入职高后,还入选了学校护卫队,受到过学校表彰。在所有的队友中,他依然个子最矮,气场却完全不输。

今年路路17岁,身高已接近1米65,在学校学习无人机维护和维修,即将面临毕业,他既盼着早点参加工作,减轻妈妈的负担,又渴望能考入大学,继续学习提高,在别的孩子还懵懂无知的时候,他已经不得不为未来纠结辗转了。

我长高路上的转折点,是我的班主任

小柴家的门框上有一个用中性笔刻下的标尺,记录着从2020年11月21日第一次治疗到今年6月小柴长高的过程。

2020年11月,小柴初一,身高只有1米35。小柴父母身高正常,哥哥1米73。因此,家人们从来没有担心过小柴会长不高。

留意到小柴身高问题的是他的班主任。拿到这个总坐在班里前排不爱说话的男孩的体检报告后,班主任判断,这个孩子个子矮,不是长得晚那么简单,他跟小柴爸爸通了几次电话,反复提醒他得带孩子去做检查。

小柴爸爸至今都感谢这位老师的准确判断和责任心,也感谢那些在小柴的长高路上帮助过他们的人。小柴爸爸是个残疾人,不能参加劳动,妈妈打零工,全家的生活都靠低保支撑。确诊为特发性矮小后,依靠成长天使基金等社会各界的资助才支撑小柴的治疗坚持到了现在。19个月,小柴长高了18厘米,对于他的年龄来说,算是非常理想的效果。

认识特发性矮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路路、小柴,他们的故事提醒每一位家长,一定不要囿于传统观念,忽略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有些孩子的确存在晚发育情况,但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可能晚发育,所以一旦发现孩子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长期低于同龄孩子半个头、一年长不到5厘米,一定要第一时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盲目等待。

(运营: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