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建引领 赋能“双心工程”

近年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创新方式方法,将整顿行业作风、改善医疗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专项行动作为抓手,深入推进“双心工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群众就医和医务人员行医感受,打造患者赞之、职工誉之的医院。


深入调研 十项重点内容戳中要害


围绕患者就诊过程中的烦心事和职工的身边事,医院党委制定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方案,全面检视医院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聚焦关键点进行整改。

为发挥职工集体智慧,医院党委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全院征集“金点子”,结合科室、岗位实际,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操作性强的建议。根据主题教育调研方案,医院领导各自认领1~2个调研主题,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坚持“我的调研我负责、我的成果我盯办”,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为发力点,重点梳理出十项内容:态度冷淡怎么改变;服务流程不合理,怎么调整;就医等待时间长,怎么缩短;职业行为不规范,怎么修正;群众投诉处理不及时,怎么加速;关爱关心职工不够,如何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怎么破解;整治医疗领域不正之风专项行动,怎样贯彻落实;医德医风长效机制,如何建立等。


医院各党支部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对应这些问题,医院党委成立书记、院长亲自抓办的领导小组,下设就诊流程优化工作组、缩短排队及预约检查等待时间工作组等11个工作组,细化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狠抓落实,让“双心工程”有的放矢。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院党委不断优化和改善医疗服务各环节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持续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1.亮决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瞪大眼睛找毛病、瞪大眼睛找漏洞、瞪大眼睛找差距。”“主动出击,多渠道、多点位查找行业作风和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医院党委书记张立东,党委副书记、院长赵海平掷地有声,道出医院党委整顿行业作风的决心。
会上,书记、院长与分管领导签订责任状,第一责任人与专项行动工作小组组长签订责任状,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医院党委还积极引入社会监督,聘请患者代表、行政管理人员、媒体记者和医务工作者等人员为社会监督员,并发放聘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2.畅渠道,医患沟通无阻碍

医院在门诊大厅、病房等显著位置张贴二维码,设置意见投诉箱,主动倾听群众心声,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推送至相关职能部门及时给予回复或监督整改,实现信息收集、反馈、整改的闭环管理。


工作人员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医院发挥“一站式”患者综合服务中心职能,集各职能科室业务于一体,实现一岗多能,一窗受理的集中式服务,以便捷、高效为宗旨,落实一处受理、一站服务、一次办结的便民措施,实现医疗服务流程简化、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方式便民化,进一步破解患者来回跑、绕弯跑的就医难题,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发挥卫生公益及政务服务热线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能,将患者求医诉求放在第一位,将投诉类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刻剖析,找到问题根源,分类解决问题。
医院建立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档案》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日常检查、问卷调查、患者反映、投诉举报、表扬奖励等具体情况记入个人《医德医风档案》,对每名医务人员进行评价,作出医德考评结论;考核评价结果与各医院领导干部的任用、评先评优、职务(职称)聘用、绩效分配挂钩。
3.出实招,服务患者接地气
“头晕该挂哪个科?”
“去哪里能打印病历?”
……
在医院急诊抢救区域,身披红绶带的党员流动岗及时回应患者咨询,引导患者有序就医,缓解急诊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这是医院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围绕让患者放心展开系列行动的生动体现。
“双心工程”开展以来,医院党委、各党支部围绕主题教育和专项行动,多角度回应群众关切,开展健康宣教、送医送药,党员志愿者轮流上岗等举措,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为改善患者及家属的就诊体验,医院党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打造整洁温馨安全的就医环境和高效便捷的服务流程,增强患者安全感和归属感。
在优化就诊流程上,医院通过网络、电子信息屏、公众号、短信等,提升医疗资源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向患者告知医院医疗资源分布信息,减少排队次数,缩短等待时间,通过优化场地及流程减少患者在诊室、检查室的往返次数,并针对特殊群体提供绿色通道。

在改善就诊环境、体现人文关怀上,聚焦细微之处,医院拿出具体举措——门诊设立集中预约中心,将超声、影像、内镜等集中预约,一改以往患者分别到各医技科室预约的奔波;增设沙发、桌子、饮水机、自助售卖机、无线网络及充电设备或电源、电视机,方便患者及家属使用;改建、装修部分候诊区、操作室,整合引导标识,规划患儿温馨等候区,增加绿植、报刊架、咖啡甜点屋等;开展周周花香计划,每周为患者送上一束鲜花,为同月生日的医护和患者举办生日共祝会,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双心”工程 让职工更暖心


医院党委依托职工服务中心,推出赋能、益童、佑梦三大行动,从维护身心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弘扬职业精神等方面,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医务人员和医院员工的合法权利,提高医务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医务人员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1.赋能行动 提升职工“心”动能

作为特殊职业群体,医务人员面临繁重的工作及医患沟通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因此,医院的职工服务中心围绕医务人员沟通技巧等内容,不定期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开展素质拓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为职工减压赋能。


工作人员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考虑到职工实际需求,中心建立访问制度,主动走近职工,充分了解职工在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开展相应服务。

医院与呼和浩特地铁公司达成合作,办理医务人员专属乘坐地铁优惠卡;联络正规旅行公司,为有休假出行的职工提供便利;组建单身职工微信群,定期发送相关信息,解决职工婚恋需求;针对老专家、老教授、老党员,特别是为医院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提供理发、便捷出行、协助购物、陪同看病等定制服务;为广大职工开通缴纳取暖、物业、水、电等生活费用的绿色通道。

2.益童行动 兜牢职工幸福底线
5月13日,医院200多组医护家庭带着孩子走进呼和浩特市老牛儿童探索馆,参与亲子活动。这是职工服务中心益童行动众多项目中的一项。
职工服务中心通过职工热线、下发调查表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径走访一线职工,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收集职工关心关注的问题,整理职工的意见和呼声,定期组织召开服务中心例会,对职工意见、建议、需求进行研究,并协调解决。考虑到医院职工,特别是双职工家庭子女陪护时间少、上学接送难、假期无人看管等现实问题,中心开展职工子女暑期托管服务,目前已完成调研、方案设置等工作。
3.梦佑行动 点亮关爱职工之光
医院聚焦困难帮扶、大病救助、医疗互助等维度,依托以重大疾病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护团队工作人员为服务对象的大病救助项目,以“3+N”医务社工服务模式,为有需求的医务人员申请资金,并从生理、心理、社会3个层面针对性地提供专业社工服务。
结合主题教育,医院党委将“双心工程”纳入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开展榜样风采展示活动,通过访谈、活动等展示人物风采、讲述感人故事、颂扬好人好事,引发广泛共鸣,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双心工程 ”的实施,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诚信和友善,得到慰藉和帮助;医务人员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护,医疗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医患沟通更加充分有效。


文图:柴羽佳 李红
编辑:张方飞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