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党建引领把航向 “医”心为民守健康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简称包医一附院)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切实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建设人民满意、国内一流的附属医院,努力向人民群众传递党的关怀和医者的关爱。

在此过程中,包医一附院党委紧扣主题教育总要求,认真谋划,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并制定印发相关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重点措施与有关要求,召开动员部署会,一体化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积极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把工作做到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心里,把主题教育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


发挥智慧医疗优势


怎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卫生健康需求,是摆在公立医院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对此,“服务跟着民生走,工作围绕群众转”是包医一附院领导班子给出的答案。

为此,包医一附院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满足群众就医需要为导向,精准施策,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和任务要求,优化就医流程,持续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把群众就医中的“关键小事”看作“头等大事”,多措并举回应群众期盼。


医保费用“刷脸”支付


尤其是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包医一附院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持续对院内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在门诊环节,医院利用智慧医疗工具,打通就诊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推行全程首诊负责制,实现从预约挂号到诊室问诊再到缴费取药的全程智能化管理。这大大简化了患者的就医流程,患者可以以预约挂号时间为准到院候诊,诊后通过手机完成结算。值得称赞的是,2022年11月,医院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推行医保移动支付。自此,参保群众通过手机即可完成所有窗口操作,如查看缴费明细、检查结果等。当个人医保账户余额不足时,参保群众还可以通过医保移动支付系统实现自费与医保基金付费一次性混合支付。此举使长时间排队挂号、缴费成为过去,促进患者满意度升至95%以上。

在住院环节,医院提供床旁出院结算服务,患者可以在病房一站式办理出入院手续。而互联网医院的上线,进一步突破空间与时间界限,使患者就医更方便,实现在特殊情况下患者“有医可问”“有处方可开”“有药可吃”。


挖掘医疗服务亮点


在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包医一附院党委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待的事情做起,开拓新局面,挖掘新亮点,展示新气象。例如,医院多举措推进错峰诊疗和延长服务时间。2022年,医院推出晚间门诊,2023年又新增早间门诊。日门诊时间从8时到16时30分变为7时30分到20时30分,延长了4.5个小时。产科、心内科、药房及彩超室等科室增设由资深专家坐诊的早晚间门诊,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和部分检查等服务,且不改变收费标准及挂号、缴费流程等,以方便上班族、学生及周边地区患者就诊。

2020年,随着手术量的显著增加,以及内涵建设对医院提出了新要求,医院推出日间手术服务。经过2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医院于2022年成立包头市首家日间手术中心。日间手术中心采用集中收治管理和分散收治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全院优质医护力量,努力做到手术各环节的无缝衔接。例如,医院尽量将同一病种手术安排在同一天实施,以提高手术室运行效率,便于术后护理。


日间手术


目前,医院已推出结直肠息肉摘除术、白内障摘除伴人工晶体植入术、乳房病损切除术、包皮环切术等35种疾病日间手术服务。日间手术服务的广泛开展在方便就医的同时,也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创造了条件。


激发人才干事热情


要想做好党建工作,医院就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而人才队伍建设又可以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为此,包医一附院全面调动老、中、青人才的积极性,激励全院职工在各自领域精益求精,形成各得其所、各展所长的良性竞争局面,最大限度释放人才活力。


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每年,医院专门出资培养中青年骨干,今年已完成对首批114名中青年骨干的培养,并已开展第二批中青年骨干选拔工作。为了更好地弘扬劳模精神和强化高水平人才影响力,发挥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医院按照《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考核标准》要求,选出7个创新工作室。其中,陈青宇创新工作室被评为2022年包头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的建立有助于医院打造一支支充满活力的团队。这些团队以岗位示范、医疗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方向,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医院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6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团队2支、“草原英才”工程个人8人;“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11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4人,第二层次人选2人;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7人、鹿城英才22人,负责鹿城英才工程2项。


开创融合共进局面


只有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医院才能有效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基层党建与医院业务融合共进的良好局面,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凝聚新动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业务工作方面,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包医一附院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各临床科室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开展新技术与新项目。

例如,医院引进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首台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并成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5G+骨科机器人联盟首批成员单位。通过该手术机器人,医生可突破空间局限,完成更加精细的手术操作,弥补传统外科手术的不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


为解决危急重症患者救治难题,医院党委积极制定发展规划,以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对专业技术、诊疗特色、人才队伍、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评估,建章立制,驱动各学科中心化发展。通过一系列举措,医院先后通过国家胸痛中心、心力衰竭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认证,并启动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2017年,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心内科成功创建包头市唯一一个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2021年年初,医院成功创建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国家标准化高血压中心示范中心,2022年通过高血压达标中心(标准版)认证。医院积极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体系,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协同作用,高标准推进五大中心建设。按照现代医学发展规律,医院重新规划专业设置,聚焦危急重症、精准诊疗、生物制剂、免疫治疗、慢病管理等领域,大力推进肿瘤中心、心脏中心、脑科中心、微创中心、抗衰老中心、生殖中心、医疗美容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建设。

在“十四五”期间,医院力争获批2~3个国家领先、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在原基础(6个)上获批7个自治区领先、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在原基础(17个)上获批36个包头市领先重点学科。


奏响民生福祉新乐章


“国医者,乃集医之大成者,治世救人,为国为民。”多年来,包医一附院党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他们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医院与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等城市的50家基层医疗机构签署医联体服务协议和对口帮扶协议,组建专科联盟6个,成员单位417家。今年5月,包医一附院与阿拉善盟中心医院签署跨区域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借助各自渠道、平台优势,在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分级诊疗等方面开展合作,提升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做到“授之以渔”,更好地解决当地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医院医生在非洲卢旺达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同时,医院各党支部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建促业务,举办健康义诊活动,开展健康宣传、帮扶进社区等志愿者服务活动,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全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爱包头、作贡献”实践活动中,医院的党员志愿者们不定期在门诊大厅、各社区开展主题义诊宣传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疾病辨别及防治意识;围绕“爱包头、作贡献,爱医院、比奉献”主题活动,组织各科室、各党支部深入社区、乡镇、高校等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和义诊活动;成立由心内科、神经内科、皮肤科、肿瘤中心、全科医学等45个专业142名专家组成的健康宣教团,为义诊宣教活动“充电蓄能”。医院尤其重视急诊急救、技术创新等方面工作,不仅组建党员应急队、党员救护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还引导党员干部职工积极投身相关工作。在投身志愿服务的党员中,骨科医生马晓峰两次加入内蒙古援外医疗队,前往非洲卢旺达。今年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通报表扬2022年卫生援外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的通知》,马晓峰所在的中国(内蒙古)第22批援卢旺达医疗队榜上有名。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建设新文化。2023年,集医疗、科研、教学、急救、康复、预防、保健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医院——包头医学院国际医院建设项目复工。作为项目主体单位,包医一附院将结合现有资源,以患者为中心,做好统筹规划,明确功能分区、精准调整布局,使国际医院的功能更加科学、合理,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未来,包医一附院将坚持“做人民满意、国内一流附属医院”愿景,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进取精神,在努力跻身国内一流的附属医院,统筹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及国际医院建设实践中奋勇前行,切实做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当好人民群众最坚实的“医靠”。


文图:李文静 赵雅迪编辑:王天鹅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