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淮安市二院:助力患儿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

上呼吸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听到这几个词,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感到一阵紧张,因为这几个词与抢救生命相关。日前,只有2岁的小迪(化名)就在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简称淮安市二院)接受上述抢救。小迪因脑胶质瘤在其他医院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测下脑干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其肺部感染,自主呼吸较差,病情危急。医生对小迪行气管切开术,并使用呼吸机辅助其通气。后来,小迪的家人带其辗转多家医院,但均因其病情较重,未得到有效治疗。于是,小迪家人带其来到淮安市二院康复医学科寻求进一步康复治疗。入院后,治疗团队对小迪进行呼吸功能评估,以充分了解其病情。经评估,治疗团队认为脱机困难是其治疗面临的主要难题。小迪一旦脱离呼吸机,会出现二氧化碳严重滞留的情况,导致其通气功能障碍。治疗团队认为,患儿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患儿年龄较小,呼吸肌仍处于发育阶段,肌力较差,加之长期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影响患儿呼吸肌发育;二是脑干胶质瘤可能影响呼吸中枢,导致其呼吸频率较快,呼气时间不足。针对以上情况,治疗团队为患儿制定了详细全面的脱机计划,并随患儿病情实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脱机计划主要分为气管管理、气管廓清能力训练、呼吸肌训练3个方面。同时,治疗团队不断给予患儿心理疏导,鼓励其积极完成训练。在气管管理方面,治疗团队主要开展人工气管固定、上气道评估、分泌物引流、湿化雾化、囊压管理、囊上积液管理。同时,根据CT检查结果,治疗团队发现患儿两下肺严重感染,于是要求其每天进行俯卧位通气训练4~6小时,有针对性地缓解其呼吸问题;采取呼吸放松疗法,包括肋间肌松动术、斜方肌放松术、胸壁压弹法及体位摆放等,降低其通气阻力,提高其呼吸效率。

然而,脱机过程曲折艰难,治疗团队积极与患儿家属沟通,缓解家属焦虑不安情绪。经过20天系统性的脱机训练,目前患儿只在夜间睡前短暂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日间可完全脱机,且肢体运动功能明显增强。


文:王惠 王宇 葛涵编辑:王天鹅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