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跟着巡诊队进山村

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卫生院医疗队员们入村巡诊、送药上门。本报记者张丹摄


□记者 王潇雨 邓海华 陈会扬 曹政 徐秉楠 张丹 通讯员 张晓燕

“再过几天就是我66岁的生日,孩子们给我送来了年货,有羊肉、新鲜蔬菜。”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大滩村村民孙桂芳笑着对记者说,“今年收成还不错,孩子们都在霞云岭乡工作,有在邮局的、中国移动的,还有乡政府的公务员。”

院子里堆着金灿灿的玉米,院子后养着30多只鸡,孙桂芳和老伴杨忠来平时务农,种土豆、小麦和白菜。屋后还有几亩梨园,每年也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

2月9日是霞云岭乡卫生院医疗队入村巡诊、送药上门的日子,记者也坐上医疗队的巡诊车,一路颠簸前行。

霞云岭乡地处北京市房山区的深山中,在大石河的上游,108国道贯通东西。虽然常住人口只有五千多人,但全乡总面积218平方公里,乡亲们居住分散,交通不便。

大滩村是霞云岭乡的医疗卫生机构空白村,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居住在这里的大部分是患慢性病的老年人:66岁的胡艺香患有糖尿病,63岁的杨军荣患有高血压、72岁的刘书梅做完心脏病手术需要定期调药……大家围坐在院子里,等着熟悉的医疗队员们。

“霞云岭乡有15个行政村,98个自然片。霞云岭乡卫生院有5个团队分别上门服务这些村子的乡亲们。每个团队三四名成员,每次巡诊都要去两三个村子。上午帮患有慢性病的乡亲们检查、调药,中午赶回卫生院备药,下午再把药送到他们手上,每周一次。”在霞云岭乡卫生院工作十几年的赵成新,和其他3名医生一起,背着量血压、测血糖的检查设备和常用药品、健康知识手册,还有抽纸等新年小礼物,去大滩村巡诊。“多亏有孙桂芳这样的热心人帮我们张罗,每次上门前一天,我们给孙阿姨打电话,她帮我们联系附近的乡亲,然后大家去她家等着。”赵成新说。

霞云岭乡卫生院位于乡政府所在地霞云岭村,从卫生院开车到大滩村,需要半个多小时。“山路还是很险的,一般司机不太敢尝试。工作之前,我真不知道房山区还有这样的地方。第一次进村入户坐了两个多小时车,返程的时候天都黑了。”从小没进过山村的刘建国医生告诉记者。

在孙桂芳家,医疗队员被院子里的乡亲们围住了:量血压、测血糖、调药、讲健康知识……

“几十里的路,遇到急事,乡亲们要找村里能开车的司机,光车费也得100多元。”孙桂芳告诉记者,她自己也常年在服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多亏医疗队的医生们定期上门调药,告诉我怎么吃药,平时怎么注意饮食、运动,有了他们照顾,孩子们就更放心了。而且,现在一半药费可以报销。”

在孙桂芳家的诊疗任务结束后,医疗队员们背起药箱,爬过陡坡来到半山腰上李玉国的家。

李玉国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外地打工。李玉国说:“今年情况特殊,孩子们不回家了。我和老伴、弟弟,三个人一起过年。”家里的茶几上,已经摆好了老人准备的年货,瓜子、花生、核桃仁和水果。

医生王晓雷给李玉国挽起袖子量血压,数值偏高。“不对,您是不是没有每天按时服药?”王晓雷拧着眉毛,李玉国孩子般地点点头。“降压药每天早上都要吃,不能停。一定要注意啊。”王晓雷反复叮嘱。“嗯。”李玉国和老伴都点头。

紧锣密鼓一上午。中午时分,记者跟着医疗队员,回卫生院准备下午送进村的药物。“我们现在有38名员工,4位后勤人员。平时工作还是很忙的,除了巡诊,还有急救和门诊工作。”赵成新告诉记者。

巡诊车在盘亘的山岭中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回到霞云岭卫生院。“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红色标语,在门诊大厅格外醒目。该卫生院院长李宁介绍,1958年年底,霞云岭卫生所改名为霞云岭卫生院。这时才分出了各个科室,除了基本的内科、外科、中医科外,还增设了牙科等科室。

1969年,北京友谊医院的医务人员到霞云岭乡进行巡回诊疗,并为卫生院配置了一台当时先进的诊疗设备——X线机。

“这期间,北京友谊医院的医疗团队还在我乡进行医疗巡诊和技术指导。”李宁介绍,该卫生院2007年挂牌成为霞云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

“现在我们是医疗、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康复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有10个村建立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对于卫生院的发展前景,李宁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