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跟着疫情应急组去采样

2月8日,北京市门头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中,工作人员把采集来的核酸样本送去检测。记者张丹摄


□记者 张磊 杨秋兰 闫龑 于梦非 特约记者 李青云

2月8日,街头巷尾陆续挂起了红灯笼,地处京西的门头沟区年味儿渐浓,相比市区,这里的空气中多了些许凉意。“门头沟地广人稀,98.5%都是山区,所以,气温比市区低一些。”北京市门头沟区疾控中心主任曹殿起说,该区户籍人口仅34万人,但辖区面积却有1455平方公里。“只说数字,可能没有直观感受,这么说吧,从区疾控中心出发,到最远的村,单程就有100公里,其中一部分还是山路。”

流调、采样、核酸检测、环境消杀……过去的一年,门头沟疾控人在崇山峻岭间,用刚性、韧性和专业性诠释着公卫人的使命和当担,值守着北京西大门。

两支笔,一只探照灯

2月8日9时,距离除夕还有3天。

“今年除夕,我值班。”王志越指着刚刚出炉的春节值班表说。作为门头沟区疾控中心新冠疫情应急处置组组长,王志越自疫情发生至今,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我们平时就住这儿。”王志越指着406会议室说。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406会议室被临时改造为应急处置组的指挥部。“我们做了区域划分,工作区、生活区、用餐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王志越说。

应急处置组的核心工作是流调,但因为人员有限,采样等工作也要参与。“今天还要去3个地方采样,一起去吧。”王志越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在406会议室的墙边,整齐摆放着两排装备,一排是红色的行李箱,另一排是黑色的双肩背包,里面都是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物资,不同的是,红色行李箱内的物资更多。“黑色背包内是单人份装备,用于单兵作战,红色行李箱则是用于团队作战。”王志越解释,北京新发地疫情期间,红色行李箱成为队员们的标配。

记者注意到,在诸多物资装备中,专门配备了两支笔,一支是签字笔,另一支是记号笔。王志越告诉记者,签字笔用于平时日常信息记录,记号笔的特点是字迹不易被涂抹,主要用于在采样管上记录姓名等身份信息。

在行李箱的一侧,还摆放着一些探照灯,有手提式,也有头戴式。“这是根据实际情况专门准备的。”王志越说,门头沟山区多,疫情防控期间,疾控人员经常要深夜走村入户,摸排情况,由于村内没有公共照明,起初,工作人员经常迷路,鉴于此,专门配备了探照灯。

“出发!”王志越手拿行李箱,同事王丽则提着生物安全箱,一同走出406室大门。“采样管都存放在这里。采样后,用它将采样管运送到实验室。”王丽指着生物安全箱说。

今年51岁的王丽是应急处置组的成员,从最早的门头沟区防疫站到现在的区疾控中心,王丽已经在公卫岗位上值守了近30年。

今天第一个采样对象是一名即将解除28天隔离的归国人员。“这栋楼,我去过,那栋,我也去过。”路上,王丽指着车窗外不时掠过的住宅楼说。疫情发生以来,流调、核酸采样,王丽跑遍了全区大部分地方。“对每个小区的户型都有所了解。”王丽笑着说。

来到采样地点,王丽熟练地穿上防护服。“这一年下来,穿脱几百次了。”王丽说,核酸采样,除了有技术要求外,还需要做好心理安抚。“隔离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采样前,先要对隔离人员做好心理疏导,避免矛盾冲突。”

不到半个小时,采样结束,随后,王丽还要将样本送至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对于隔离人员,核酸检测要做平行实验,也就是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同时得出阴性结果,才能解除隔离。”王丽说。

“跑山”的次数数不清

除了应急处置,信息统计亦很重要。

聂晶是门头沟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兼任信息统计组组长。“今年除夕我也要值班,这已经是工作常态了。”聂晶说,信息统计小组共6位成员,每天都有排班,不分节假日,也不分周末。

聂晶在门头沟区疾控中心已工作近10年,原本对手头工作驾轻就熟的她,在去年一年,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与挑战。经过疫情大考的她,感受最深的是,计划每天都在变。“去年是工作以来最忙的一年,手机24小时开机,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聂晶说,信息统计小组承担的工作更像是疫情防控的前哨,收到密切接触者的信息后,做第一轮数据筛查,信息组核实后马上判断风险性,同时联系流调组,同步展开流调工作。“作为信息的第一入口,这项工作马虎不得,每一个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核对。”

因为人手紧缺,聂晶所在的小组还承担着新冠疫苗申领和发放工作,包括对临时接种点的验收等。记者了解到,目前门头沟区有14个临时接种点,验收最忙的时候,聂晶和同事兵分两路,要在山里跑两整天。“最远要到清水镇的接种点,来回需要4小时车程。”聂晶说。

对于接种点的检查督导工作也很重要。第一剂接种前、接种中和第二剂接种前,都需要对接种点进行三轮督导,包括消毒记录、环境监测、异常反应记录。之后,他们还要把梳理的问题反馈到疾控中心。“门头沟区98.5%都是山区,一年‘跑山’的次数数不清了,每一个接种点都已经非常熟悉。”聂晶说。

“检验其实是常规的工作,但是对于新冠来说,需要格外慎重。”门头沟区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刘海涛说,不能有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存在,报告的结果一定要保证准确,不能有一点差错。他们每天在实验室都会做生物安全检查、质量控制和环境监测,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刚性、韧性和专业性

门头沟区大峪街道文化中心是门头沟区14个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之一。2月8日下午1点30分,文化中心门前已排起长队。“按照规定,我们设置了单独的出入口,接种者按流程接种,不用走回头路。”王丽娟说。

王丽娟是门头沟区门城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此次被派到大峪街道文化中心临时接种点负责相关工作。记者注意到,当天的接种者中,很多是接种第二剂次新冠疫苗。“还行,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外卖员李忠发说,今天是来接种第二剂次新冠疫苗,“这两次都是公司组织我们来免费接种”。

王丽娟表示,对于接种第二剂次新冠疫苗者,在向他们问询时,除了常规问题外,还要多关注其接种第一剂次后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者,则不能接种第二剂次疫苗。

虽然是临时接种点,但记者注意到,这里同样安排了冷藏冰柜放置疫苗。每日剩余的疫苗,由专人送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存,次日再取回。“按照规定,疫苗不能在临时接种点存放。”王丽娟说。

王丽娟介绍,为了保证所有接种者留观30分钟,接种后,由专人在接种单上记录进入留观区的时间,接种者要离开时,由另一名工作人员核对时间,满30分钟方可允许离开。

“刚性、韧性和专业性,对于公卫人来说,一个都不能少。”谈及近一年的抗疫工作,曹殿起感触颇深。他解释,所谓刚性,就是出现突发疫情时,能顶得上去,有股子冲劲儿;韧性,就是要有持久性,战“疫”是一场持久战,一年间,从飘雪花到雪花飘,没有一股子韧性,是坚持不下来的;专业性,意味着公共卫生是门技术活儿,不论流调、采样还是消杀等工作,没有专业技术支撑是做不好的。“未来,我们仍要用刚性、韧性和专业性诠释公卫人的使命和当担,守好北京的西大门。”曹殿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