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扣紧需求撬动集约式发展关键一环

日前,由山西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的“促医改走基层”采访活动来到太原市中心医院汾东院区。

该院区是太原市“百院兴医”工程中体量最大的一个项目。太原市政协副主席、该院院长李新华表示,医院将以改革发展为契机,利用体量最大、环境最美、硬件设施最好的优势,持续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供给,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流三级甲等医院。

立足百姓需求定义“差异性”发展

太原市中心医院位于太原市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狭小,医院原有的医疗用地、用房已无法满足公众医疗需求,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凸显。李新华回忆,“老院区基建于20世纪50年代,病房没有独立卫生间,五六个人挤一间病房,冬天采暖不好,夏天没有空调……已完全不能满足需求。”
为了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人,医院意识到需要打破“围墙”走出去。

驱车沿滨河东路一路向南,过晋阳桥,向东驶入汾东商务区贾家寨村,远远就可看到气势恢宏的现代化高大建筑群,这便是投资18亿元、历时4年建设、占地面积308亩的太原市中心医院汾东院区。

汾东院区位于在全省经济发展前列的小店区,毗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区位优势带给汾东院区的不仅是便利,也是压力。

在大医院林立的省会城市如何确定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医院立足实际,扬长避短,通过整合学科资源、提升关键技术能力、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建立医联体、绘制卒中急救地图等方式,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提升救治卒中、胸痛和创伤患者能力,闯出了一条地市级医院创建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的路子。

李新华表示,“还是要走差异性发展之路,但‘差异性’不是‘人无我有’的概念,而是老百姓需要什么,就强化什么,要精准扣紧看病就医需求,主攻就医的‘急难愁盼’” 。

太原市神经内科专科联盟、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市脑卒中质量控制中心、市卒中中心牵头单位……太原市中心医院“心”和“脑”的优势日益显著。

“急救地图形成了区域胸痛、卒中患者60分钟急救圈,患者及家属可以迅速找到最近的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李新华说。

该院神内科主任陈烜告诉记者,“医联体绿色通道转诊快速,只需20~30分钟就可以做完核磁、CT、开通静脉、完成用药”。据悉,该院去年神经介入达500余例、机械取栓55余例、静脉溶栓45例,再通率从不足85%提升至95%。

心梗、脑梗的基础病往往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慢病管控对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意义非常大。医院今年申请了区域慢病管理建设项目,就是要通过医联体,把小店区160万人口的慢病管控体系延伸下去,然后复制到全市。”李新华表示,“医院已成为全市首家通过中国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的‘智享版’单位”。


据了解,该院建立肿瘤个体化综合诊疗中心,围绕重点病种推开肿瘤病人MDT治疗模式。以全院150张重症监护室床位为依托,建立重症医学中心,强化医院重症病人救治水平;还与省内34个县区级医院建立了医共体,与全市3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了区域医疗联合体协议,深度对接180个诊所,将医疗触角伸向最基层,有效激活医疗体系末梢。

该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元宾说,“我们通过‘共同照护’系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由内分泌科专科医生、专科护士、营养师、健康照护师组成多位一体的糖尿病、高血压健康管理团队,对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指导。运用手机App指导患者如何用药、随访,目前已管理糖尿病患者700多人。”

在太原市“百院兴医”工程的全力推进下,汾东院区医疗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检验检查设备全面更新和完善,医院在住院环境、服务能力、医疗质量方面都有质的提升,实现了与二级医院及社区的上下联动,提高了周围老百姓的健康水平。该院党委书记郭进升表示,“实现了质的飞跃、历史性的跨越”。

以学科人才强内涵,砌实高质量发展“承重墙”

“对综合医院来讲,学科越健全,患者的安全程度就越高。比如一位患者肚子疼,看了综合内科发现是阑尾炎,普外科就得马上到位;阑尾炎手术后又有了心脏问题,心内科就得到位……如果再有脑梗呢?”该院副院长霍建忠说,“医院多个科室已迈入深度融合发展之路,龙头学科建设持续加强,像皮肤科等拿得出、叫得响的‘金名片’不断增加。”

据了解,该院以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与肿瘤康复基地一起作为全院发展总引擎,带动皮肤科、心内科、神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妇产生殖、骨科、普外科8大重点学科建设。

目前,该院有25个市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16个市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市共建医学重点学科、74个名医工作室。皮肤科的“免疫性皮肤病干细胞实验室”获批成为“免疫性皮肤病干细胞研究国家级培育重点实验室”。

李新华说,“汾东院区成立之初,医院结合人口结构变化、疾病谱特点,扣紧公众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前瞻规划学科布局和亚专科建设方向,通过闪电式发展,半年之内学科全部到位。当然,这主要得益于2019年启动之前,医院就把急需紧缺人员培养到位了。”

学科建设高度依赖人才技术要素,如何集聚要素资源,发挥特色优势。李新华切中了高质量发展“脉搏”,牢牢牵住人才技术这个“牛鼻子”,继续精进急需优势学科,把人才培养作为全院的“一号工程”。

“首先要‘引进来’,做到‘四个一’,就是一位全国名医,指导一名技术带头人,带领一个团队,重点提升一项技术在全省形成影响力;其次要‘送出去’,选派业务骨干、护理骨干赴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外出学习要签订协议书,把技术带回来培养团队。医院还制定了特色青年人才培养模式,支持职工提升学历,目前中青年医师基本硕士化、护士本科化。” 李新华说。

该院副院长杨晓丽说,“再有就是通过建机制,激发医务人员内生动力。科室下设病区,病区又设主诊组,由主诊医师负责,让更多业务骨干和普通医务人员参与科室管理。现在,全院49个科室实施主诊负责制,126名医师担任主诊医师,医疗权责下沉,有效调动了青年医生的积极性。”

“汾东院区启用两年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核心指标全部实现正向发展,业务量翻了一番,不是数量的改变,而是质量的飞跃。”李新华欣慰地说。

据该省卫生健康委召开的三级公立医院运营分析会通报,2021年该院出院人数增幅56.8%、手术例数增幅69.85%、微创手术例数增幅73.97%,在全省增幅最大;患者死亡率降低了0.07%,在全省降幅最大。住院患者满意度连续三年达到全国满分水平。

日前,太原市申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经国家评审通过。太原市中心医院共申报8个项目,分别涉及慢病管理、辅助生育、肾病、骨关节病、卒中、皮肤病、创伤、胸痛8个学科。

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医改办负责人表示,为确保示范项目顺利实施,除了中央财政的5亿元资金,省级财政还将配套支持3.38亿元,市级增加专项资金1.89亿元;同时,还将对市、县两级原有投入进行统筹优化调整。

“随着项目的落地实施,相关优势学科和人才梯队建设必将进一步得到长足发展,集约式转变和质量效益转型也将会落到实处。”李新华表示。(杨蕾 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