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锻造护卫呼吸健康的先锋团队
作为成都市呼吸疾病专业的先锋团队,近年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在“党建引领业务”理念指导下,科室发展成绩斐然:实现四川省首个钟南山院士工作站落户,并挂牌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在呼吸疾病防治与研究、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持续发力。
以品牌内涵赋能学科发展
“以前呼吸科治疗的大部分是老年病和感染病患者,但我们学科发展的意义不止于此。”李国平说,科室一直是成都市呼吸质量控制中心,也是成都市院内VTE(静脉血栓栓塞症)质量控制中心,近年来,科室一直围绕疑难病、罕见病的精准治疗开展建设。
作为成都市呼吸疾病专业的领军团队,该科充分发挥钟南山院士工作站和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引领作用,在呼吸疾病防治与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持续发力,制定成都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方案,引领区域呼吸学科高质量发展。
以理想信念助力学科发展
以有“温度”的服务彰显党员身份
敢担当,善作为。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里,每一名党员干起活来都兢兢业业。呼吸危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王真就是他们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王真在面对患者和带领护理团队时,总是抱着“我是党员,理应多承担一些,我还能多做一些”的赤诚之心。“每一个新项目,风险要有人来扛,推进要有人主动。”在呼吸危重症医学科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如火如荼,如床旁超声、人工肝治疗、体外二氧化碳清除、超声引导下置管、重症康复等,都是专业护理的前沿技术。她是党员也是护士长,只要她带了头,便相当于给众人注入一剂“放手去做”的“强心针”。
科研成果让患者受益
微生物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呼吸内科实验室副研究员何翔介绍,李国平刚到科室不久就将建设实验室的想法提了出来,并带领团队开展病原宏基因组技术,为科研成果转化至临床治疗奠定基础。“与临床充分沟通,组建实验室团队,让实验室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看着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与日俱增,何翔十分欣慰。
在实验室开展检验工作的熊安英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感到自豪。“我们建立了一个能分析出呼吸疾病特点,以及探究物种多样性的样本库。我们深知这一项目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罕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重要意义,加班加点地出报告、做实验都是常事,大家从没有过抱怨。”身为党员,熊安英在检验工作之外,还主动承担起了“项目管家”的职责,大到危化品管理、实验室安全,小到补充实验耗材、联系设备维修……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编辑:郭晓薇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