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Home
  • 行业观察
  • 行业资讯
  •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锻造护卫呼吸健康的先锋团队

行业资讯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锻造护卫呼吸健康的先锋团队

作为成都市呼吸疾病专业的先锋团队,近年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在“党建引领业务”理念指导下,科室发展成绩斐然:实现四川省首个钟南山院士工作站落户,并挂牌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在呼吸疾病防治与研究、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持续发力。



以品牌内涵赋能学科发展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拥有一批医教研实力突出的人才队伍。在党支部书记、科主任李国平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凝聚起练祥忠、何萍、李群、李燕舞、何翔、王月宾等一大批呼吸与危重症领域的专家。近年来,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按下学科高质量发展“加速键”。2018年,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和钟南山院士工作站落户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呼吸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和国家老年医学临床研究分中心,覆盖四川省内29家网络成员单位,形成“国家临床中心—分中心—网络单位”三级临床医学研究网络。2023年,医院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PCC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优秀建设单位。
“以前呼吸科治疗的大部分是老年病和感染病患者,但我们学科发展的意义不止于此。”李国平说,科室一直是成都市呼吸质量控制中心,也是成都市院内VTE(静脉血栓栓塞症)质量控制中心,近年来,科室一直围绕疑难病、罕见病的精准治疗开展建设。

作为成都市呼吸疾病专业的领军团队,该科充分发挥钟南山院士工作站和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引领作用,在呼吸疾病防治与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持续发力,制定成都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方案,引领区域呼吸学科高质量发展。


以理想信念助力学科发展


“之前一名年近60岁的大伯,因为连续咳嗽两个多月到当地医院就诊,在老家检查后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怀疑患有肿瘤。确定疾病的性质,关系到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经过我们团队探讨,决定利用‘超声引导下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为他进行检查。”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内镜团队负责人、党员李燕舞介绍,虽然该技术已经在全省领先,能避免手术创伤带来的痛苦,但仍然存在检查舒适度低的问题。据介绍,气管极为敏感,即便是在局部麻醉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也常因气管受到刺激而呛咳、憋气,甚至有部分患者会因为不耐受而被迫中止检查。为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麻醉科团队携手合作,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无痛气管镜”检查——由麻醉医师在检查开始前完成诱导麻醉,并在术中使用适宜的短效麻醉剂,帮助患者迅速进入镇定、睡眠状态,并应用喉罩完成气管镜检查,该项技术也是医院打造“无痛医院”的重要举措之一。


以有“温度”的服务彰显党员身份


敢担当,善作为。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里,每一名党员干起活来都兢兢业业。呼吸危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王真就是他们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之前,为了满足院感的要求,我们对探视进行了相应的管控,这让不少家属因看不到患者情况而忧虑,我们就讨论有没有办法能在病区里让‘云探视’的设想落地。”据王真介绍,一开始,护士们用自己的微信添加患者家属,让其实现与患者视频通话的诉求,现在已经提出了开发公共平台的设想,让患者在预约后,通过平台实现探视。

王真在面对患者和带领护理团队时,总是抱着“我是党员,理应多承担一些,我还能多做一些”的赤诚之心。“每一个新项目,风险要有人来扛,推进要有人主动。”在呼吸危重症医学科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如火如荼,如床旁超声、人工肝治疗、体外二氧化碳清除、超声引导下置管、重症康复等,都是专业护理的前沿技术。她是党员也是护士长,只要她带了头,便相当于给众人注入一剂“放手去做”的“强心针”。


科研成果让患者受益


“作为一名医生,在面对疾病时,就像战士进入战场,想赢却打不赢,那种感觉不好受。”李国平曾这样说过。自担任呼吸内科主任以来,他便立志提高科室的科研水平,让科研作用于临床,通过学科建设,快速让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微生物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呼吸内科实验室副研究员何翔介绍,李国平刚到科室不久就将建设实验室的想法提了出来,并带领团队开展病原宏基因组技术,为科研成果转化至临床治疗奠定基础。“与临床充分沟通,组建实验室团队,让实验室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看着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与日俱增,何翔十分欣慰。

在实验室开展检验工作的熊安英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感到自豪。“我们建立了一个能分析出呼吸疾病特点,以及探究物种多样性的样本库。我们深知这一项目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罕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重要意义,加班加点地出报告、做实验都是常事,大家从没有过抱怨。”身为党员,熊安英在检验工作之外,还主动承担起了“项目管家”的职责,大到危化品管理、实验室安全,小到补充实验耗材、联系设备维修……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文图:侯文瑾 刘之超
编辑:郭晓薇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