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ten by yimingjiang2021 on 2023-10-31 17:59 update on 2023-10-31 17:59
大湖名城名医聚,创新高地话健康。
在脑心同治理论提出3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组织成立13年之际,6月15日至17日,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暨长三角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高峰论坛在有着“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的安徽省合肥市召开。
部分嘉宾合影
这是一次名医荟萃、星光闪耀的大会。本次大会邀请了包括院士、岐黄学者在内的各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立足新时代,聚焦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作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这是一次集思广益、共谋发展的大会。大会设立3个分会场,围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进入脑心同治时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内容开展学术报告及经验交流。此次会议吸引了600余名中医、西医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索脑心同治创新发展之路,为脑心同治发展谱写灿烂新华章;公益普惠,探讨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下基层慢性病防治策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大湖名城名医聚 创新高地话健康
时光荏苒,从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宣告成立,至今一晃已到第13个年头。13年来,各省市脑心同治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已正式成立30个省级脑心同治组织。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承办,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协办。今年恰是安徽省脑心同治组织成立10周年。在这一时间节点,承办第十三届全国脑心同治学术会、长三角中西医结合论坛,意义非凡。16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杨文明主持,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沈德凯发表欢迎辞。随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超博士致辞,他详细介绍了全国脑心同治组织高质量发展3年规划的具体内容,并为今年的工作“划重点”:开展学术交流、启动脑心同治标准化建设、编写《神经心脏病学》、创新组建“肺肠同治”专家组。安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琦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脑心同治理论,以及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周涛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安徽省的医务人员能够在医疗技术、学科发展上,积极对标先进地区,加强交流协作,进一步提升安徽省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和研究水平,推进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医疗同质化发展,更好地为安徽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开幕式上,多位院士的发言受到全场瞩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脑心同治理论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径。13年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在赵步长教授、赵超博士带领下,在各位委员的积极开拓下,不断用现代科学解读脑心同治理论,研究成果被医学界逐步认可,并应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既符合临床需求,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独特优势,同时为解决临床疾病难题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策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脑心同治理论提出3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成立10余年来,在名誉主任委员赵步长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阐明了脑心同治理论的科学内涵,同时也验证了脑心同治理论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为慢病防治提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公认,对减轻我国卫生经济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在赵超主任委员的带领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继续走高质量发展的中西医结合道路,持续增强创新能力,为守护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在学术报告环节,多名专家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学术盛宴。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院士以“基础研究与转化”为题作主旨报告;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洪军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朱彦教授、中山大学苏薇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红旭教授分别就所在脑心同治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和成果作主题报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赵步长教授则回顾了脑心同治理论提出30年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成立13年所取得的标志性成绩,对未来神经心脏病学的延伸发展和标准化工作做了展望,希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们继续凝心聚力促发展。当天的分论坛同样精彩纷呈。来自北京、浙江、天津、陕西、安徽的10名专家,围绕脑心同治理论与实践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方法学研究等开展深入交流。来自长三角地区的7名专家以“脑心同治临床实践”为主题,进行了探讨交流。来自安徽各地9家医院的专家代表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脑心同治典型病例分享。浙江中医药大学万海同教授在论坛上进一步阐述了“中医脑心同治标准化与共识研究思路”,促进脑心同治理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与工作会对比,每年一度的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更侧重于学术交流。”赵超表示,此次会议交流了脑心同治理论的创新发展,交流了优秀代表产品的临床应用成果、在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下开展临床诊疗的优秀实例、脑心同治研究中心在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科研进展。“通过交流,将促进脑心同治理论的创新发展应用,在心脑血管疾病诊疗过程中,形成更加系统化、标准化的脑心同治专家共识,为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作出积极贡献。”
脑心同治走基层 优质中药进家门
6月16日举办的分论坛二紧紧围绕社会组织“社会性”的特点,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进行了探讨交流。来自上海、天津、云南、黑龙江、河北、贵州、湖南、吉林、广东、广西、甘肃、安徽等地的16名专家分别就“健康三保中国行”“基层工作”“脑心同治走基层”等公益活动进行了经验交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是社会组织,要继续深入各县、乡镇、社区开展公益活动,到群众中去解决问题,助力乡村振兴。”赵超表示,本次大会对10余年来开展的脑心同治走基层系列活动进行了阶段性汇总和经验交流,以期更好地做好基层医疗服务工作。据悉,为了积极响应“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促进基层医疗水平提升,践行健康中国公益活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联合北京中卫公益基金会、银川脑心同治互联网医院等单位,发起“脑心同治走基层”系列公益活动。自“脑心同治走基层”系列公益活动开展以来,已坚持了12年。12年来,30个省级脑心同治走基层志愿组全部成立,脑心同治走基层志愿者在各省市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教育活动。截至目前,“脑心同治走基层”系列公益活动已经走进全国600个地区,带动近万名爱心医生参与其中,共计支援了800多个县、乡镇的基层医院,直接受益群众近13万人。在做好“脑心同治走基层”系列公益活动的同时,目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已牵头在全国各地建设了220个脑心同治防治慢性病临床基地、192个县级互联网+脑心同治健康管理中心,充分利用当地临床医疗资源,积极协调地市、县域相关医疗单位,协同开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临床研究;充分发挥银川脑心同治互联网医院平台作用,建立防治慢病临床基地,助推与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合,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互动、下沉。2021年,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还承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交给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为群众办实事——健康三保中国行”公益活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与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紧密配合,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更好地为提升广大基层女性的健康素养作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在“脑心同治走基层”系列公益活动中,步长制药这家从咸阳起步的民营企业又一次走在了前列。从“共铸中国心”大型健康关爱活动,到“脑心同治走基层”系列公益活动;从“健康三保中国行”活动,到“健康知识进万家”活动;从踊跃捐赠物资助力一线抗击疫情,到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精准扶贫……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步长制药已成为中国现代化中药领军企业,追溯其发展史,不难发现,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公益事业、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早已成为步长人心中不变的信念。为使创新研发的涉及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病、妇科疾病等慢病领域的优秀药品得到合理、有效的临床应用,助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步长制药已在全国建立7000多个县级售后服务办事处,打通基层渠道,包括县级医院、村卫生室、基层诊所、乡镇药店,解决偏远乡镇卫生院药品缺乏问题,确保群众能在家门口买到放心药、救命药,提高基层医药服务能力,助力乡村振兴。疫情期间,步长制药联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发起面向广大基层医生、药店店员、患者的全国线上科普讲座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脑心同治健康科普进万家”,通过专家网络直播,讲解常见慢性病的防治知识。据统计,截至目前,科普讲座活动已累计开展9000余场,邀请了9000余名基层医生作线上科普讲座,讲授脑心同治健康科普知识,累计观看人数约40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3月27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基于脑心同治理念的益气活血类方治疗脑梗死/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机与诊治方案的创新研究”课题绩效评审会在杭顺利召开。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脑心同治走基层——走进天台石梁镇、龙溪乡
3月27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基于脑心同治理念的益气活血类方治疗脑梗死/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机与诊治方案的创新研究”课题绩效评审会在杭州召开
砥砺探索30载 勇立潮头谱新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患病、发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大会上,与会专家围绕脑心同治的理论和实践展开了热烈交流研讨。脑心同治理论源于中医理论“脑心同源,脑心同病”,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实践中凸显价值。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赵步长、伍海勤和赵涛创新性地提出脑心同治理论,该理论是在中医“异病同治”“脑心同源”“脑心同病”理论指导下,根据现代医学心、脑密切的生理关系及心脑血管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即动脉粥样硬化),经过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证明,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创新性理论。脑心同治理论是指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时,应兼顾心血管疾病治疗;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也要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脑心同治理论自诞生以来,经过不断补充完善及临床验证,在医药卫生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并形成专家共识。“脑心同治理论”“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被编写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中医学(第9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临床研究》。基于脑心同治理论的创新中药,如脑心通胶囊、丹红注射液等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优秀科研成果。2023年3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课题绩效评审会召开,“基于脑心同治理念的益气活血类方治疗脑梗死/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机与诊治方案的创新研究”项目通过回顾脑梗死/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流行病学调研、机制、药效物质基础等系列研究成果,继续系统性凝练总结提出一种有充分依据的异病同治的病因病机,以及创新的治则治法和组方用药方案,并完成“中医脑心同治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立项,争取纳入国家数据平台,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发挥其广泛的经济社会效益,助力中医药产业振兴。作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守正创新成果,脑心同治理论不仅在以往的基础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凸显价值,而且将在未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发挥重大作用。时至今日,脑心同治理论历经30年创新发展,已在国内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及药学界获得广泛认可与共识,相关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对该理论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并为之赋予了更加丰富的理论内涵。30年求索,13年实践,脑心同治理论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带来了希望。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进入脑心同治时代。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将继续秉承“团结广大中西医药、民族医药同道,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优势,通过中西医结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宗旨,瞄准“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实际行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的目标,在学会委员代表、医药研发机构、制药企业的联合协助下,为真正实现脑心同治理论的实践转化,切实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而努力奋斗。
文图:沐白编辑:王天鹅 刘欣茹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