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分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经验

日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医院协会指导,中国医院协会医疗联合体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23中国医院医联体大会在上海市举行。受大会主办方邀请,在主论坛,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雷冬竹分享了医院通过一院多区建设强自身,通过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四大领域建设强基层,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构建以“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新体系的实践经验。

为建设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市一医)以医联体之“通”解基层群众就医之“痛”。


强自身


20世纪90年代,郴州市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基层医疗技术低、医疗卫生服务不连贯等问题突出。因交通便利,大病患者、重病患者外出就诊情况普遍,转诊率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捷,老百姓对医疗需求的期望值不断提高。” 雷冬竹直言,这是导致患者外流严重的重要原因。
改变发生于2001年。在那一年,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三甲医院,市一医开始探索一院多区建设。这是一项以同质化管理、错位发展为原则,科学布局各院区功能,旨在构建从生命孕育期到婴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和临终关怀期等全生命周期健康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大改革。
“一院多区管理模式可有效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确保医院集团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雷冬竹说,留住患者最有效的举措是练好内功,强自身。

22年风雨兼程,22年披星戴月。如今,市一医坚持“一二三”管理原则(一个班子,以医院党委班子为核心;二项原则,坚持以同质化管理,差异化发展原则;三个共享,坚持市场资源、人财物资源、管理资源共享),形成中心医院、南院、北院、西院、东院和康养中心协同发展的“一体四轮一中心”战略格局。

其中,中心医院为主体医院,定位为综合型医院,是区域疑难危重症患者救治、人才培养、技术引进、设备中心。其专科齐全、实力雄厚,承担发动机的作用,引领4个分院区发展。其他分院区定位为“大专科、小综合”专科医院,其中,南院是五官专科医院;北院为儿童专科医院,挂牌郴州市儿童医院;东院是肿瘤专科医院,挂牌郴州市肿瘤医院、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医院;西院是康复医院。郴州市康养中心则重点为老年人提供医疗照护、康复养老、健康管理和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
“十三五”期间,市一医门诊患者数量由155万余人次增至257万余人次,出院患者数量由6.6万余人次增至14.3万余人次,住院手术量由2.6万台次增至4.7万台次,品牌效应逐渐形成,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

在2018年度全国三级综合医院绩效考核中,市一医排名139名,综合实力在全省三级医院中位列前茅。


强基层


随着医改的深入,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进入瓶颈期。
破局之道指向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建设。医联体主要是利用三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辐射和带动基层医疗技术进步,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扛起医联体建设大旗,作为三甲医院,我们义不容辞。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我们就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雷冬竹说,不同于其他医院打造的医联体,市一医医联体涵盖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医联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夯实基础、上下贯通、全面覆盖、做实做细。



郴州市卫生健康委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组织召开郴州市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座谈会


城市医疗集团

——在城市内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

2021年6月25日,市一医携手白鹿洞街道、人民路街道、南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拉开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大幕。2年来,市一医成立慢病管理专项工作小组,帮助社区建立慢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中医康复、肿瘤筛查等)治疗规范门诊;安排卒中中心、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副高及以上职称医生定期到社区坐诊;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做好社区用药指导及培训工作;建立“区域内社区检验检查、上级质量控制、结果互认”共享管理模式,基本实现检验检查资源的共享;定期组织影像专家下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阅片能力;做好远程心电检查,实现医院远程心电监测平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的互通,为社区居民提供远程心电诊断、监测服务。


紧密型医联体

——通过托管和帮扶县级医院,帮助建立“上联三甲,下联乡村”的县域医共体,促进基层医疗能力提升。

2009年、2020年、2022年,市一医开始分别与临武、桂东、汝城三县人民医院携手建设紧密型医联体。他们不仅从管理、技术、资金上对医联体成员单位给予支持,还通过人员、技术、信息、药品流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带动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市一医与临武县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数据显示,在市一医10余年的帮扶下,临武县人民医院的床位数由原来的180张增加到现在的550张,门诊量由96199人次增至267303人次,增幅达177.86%,住院量由10408人次增至30388人次,增幅达191.96%。10年来,市一医院共选派1406名专家下沉基层,指导开展各类高难度手术1269台,多项技术填补县内医疗技术空白。技术的进步带动县域就医率的提升。与2009年相比,2019年县域内就医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达到90%。


跨区域专科联盟

——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市一医牵头组建郴州市神经内科专科联盟


2012年以来,市一医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探索专科联盟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市一医24个专科先后与郴州、永州35家县级医院签订专科联盟协议,通过定期派驻专家团队,完善管理制度,开展学术讲座、临床带教、指导查房、疑难病会诊等,实现技术、管理“双下沉”,变输血为造血,有效加强托管医院学科建设,带动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双提升”,并辐射周边地区,把患者留在当地。市一医年均指导查房超过600例次,开展技术帮扶500余项,授课190堂,会诊100余例,手术120台次,上转患者逐年下降,下转人次逐年升高。


市一医航空联盟转运患者


远程医疗协作网
——通过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2020年6月12日,由电信5G网络技术支持的急救车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投入使用。该台5G版”120“急救车配备”互联网+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心电监护、远程会诊及指挥系统,利用互联网工具,将院内心电诊断、影像诊断、临床医疗、急救指挥资源集中在”120“救护车内,使其成为一家移动综合急救医院,让患者在”120“急救车内就能得到相关学科专家的服务。多年来,市一医全力搭建远程医疗协作网,构建了三甲综合医院(中心医院)—专科医院(分院)及二甲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的三级医疗资源信息互通网络和健康服务体系。在社区,公众就可实现”检查可远程诊断、治疗可提前预约、标本可当地采集、药品可快递到家、会诊可实时视频“。数据显示,市一医远程心电系统日均报告量已经超过400例。


2020年6月12日,5G网络急救车在市一医投入使用


见成效


医联体建设得好不好,主要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强不强。
受益于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桂东县人民医院各学科快速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创建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成功创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有效解决了急诊救治难题。
居住在市内白鹿洞街道辖区的李大姐对城市医疗集团的服务竖起大拇指:“以前做化验,要自己去市一医,还要花费大半天时间。现在,我们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快就能解决。”依托城市医疗集团搭建的网络,社区居民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样,样本由市一医检验后出具报告。社区医生还可通过贯通的电子病历系统、区域检验管理系统、处方流转平台、全程健康服务平台、区域诊断报告平台,为患者开具检验检查及药品处方。医院在线审方,实现检验检查的同质化管理,既方便了患者就医,也保证了医疗质量。

从城市到乡村,从化验到危急重症抢救,市一医对医联体成员单位进行同质化管理,实现了双向转诊的“一升一降”,即向下转诊患者数量上升,向上转诊患者数量下降,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在社区”的目标。


市一医神经内科专家姚晓喜在社区服务中心坐诊


牢记殷殷嘱托,始终奋斗不止。市一医建设的医联体不仅是医疗联合体,更是健康联合体,即以居民健康为中心,医养护功能齐备、疾病管理覆盖全程、分级诊疗主动有序的健康联合体,以适应当前疾病谱变化、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新形势,从而降低医疗花费,提高健康效果,增强群众获得感。市一医正锚定新的目标,奋力书写医联体建设的下一个新篇章。


城市医疗集团成立两周年工作推进会


文图:吴蕾
编辑:王天鹅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