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再获成功

近日,住院60余天的萧某阔步走出ICU三区的大门,重获新生。“今年儿子的儿童节,我没有错过,太好了!”他面带笑容,开心地像个孩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重症医学科又一例VV-ECMO(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获得成功。

3月25日,37岁的萧先生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加重入院。患者入院时严重缺氧,病情危重,双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白肺”,处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阶段,部分重要脏器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命危在旦夕。市一医重症医疗团队立即启动院内多学科紧急会诊,实施人工膜肺来缓解患者的缺氧状态迫在眉睫。市一医ICU三区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团队第一时间启动了救治预案,并在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桂成、副主任李涛的带领下,为患者进行了VV-ECMO辅助治疗。



ECMO又称人工肺,是中重度ARDS患者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ECMO暂时为患者的“大白肺”救治赢得了一丝希望,但是接下来的救治却漫长而棘手。患者双肺已被病毒广泛侵犯,受损严重,肺部恢复起来较困难,同时,患者此次肺部感染的微生物是流感病毒,病损的肺恢复起来相对缓慢。
团队经过10余天的ECMO支持联合俯卧位治疗及对症精心诊疗护理发现,“大白肺”不仅未见一点点吸收,反而左肺100%实变,右肺90%以上受到侵犯。面对受损这么严重的肺,患者家属也开始异常焦虑,救治进入两难局面……
此时,李桂成和管床医生王香在耐心安抚患者家属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双肺受损如此严重的患者,死亡率很高,更何况ECMO运行过程中还要面对出血、血栓、感染等诸多风险挑战。况且像萧某这样需要长时间VV-ECMO支持的患者,在ECMO运行的中后期,对医护团队的要求相当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尽管治疗困难重重,如履薄冰,李桂成及吴娜带领的医护团队没有放弃,反而坚定了救治的决心。
李桂成立即组织医院重症肺炎多学科诊疗团队讨论,同时吴娜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循证探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精细诊疗护理措施,总结应用团队多年来在救治重症肺炎这一块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ECMO支持20多天后,患者双肺病灶终于逐步吸收,并于4月23日成功撤除ECMO,继续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然而,撤除ECMO后,患者病情并未持续好转,机械通气30多天后,患者出现了难以避免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同时因为患者前期淋巴细胞计数特别低,抵抗力差,出现了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稍微好转的双肺进一步恶化,病情再次反转。

此时团队立即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再次进行深度镇静肌松及俯卧位通气。吴娜带领的护理团队熟练地实施俯卧位治疗。



经过30余天的ECMO支持、48天的深度镇静肌松等综合管理、54天的呼吸机辅助通气和60余次时长近1000个小时的俯卧位治疗,患者双肺病灶大部分吸收,成功脱离呼吸机,经护理团队的早期康复,萧某成功站起来了。

该患者的成功救治,标志着市一医重症医学科在重症肺炎、重度ARDS等疾病的救治水平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文图:朱瑛 杨文芳
编辑:郭晓薇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