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综合发力提升患者体验
■ 提供“预就诊”“预住院”以及“患者不动医师动”多学科诊疗服务
■ 设立急危重症患者“优先救治、后补手续”绿色通道
■ 建立以患者服务为核心的多途径智能随访平台
本报讯(特约记者 喻文苏)近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四川省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在提升患者诊前体验、门诊体验、急诊急救体验、住院体验、诊后体验等方面作出部署。
创新理念、服务向前,提升患者诊前体验。《实施方案》要求,全省二级及以上医院应普遍建立预约诊疗制度,推广诊间、跨科、复诊、诊疗团队内、医联体内等多种预约模式。区域内医联体牵头单位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预约门诊号源、预约住院床位、预约日间手术等各类预约服务。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分诊系统,并与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对接,形成智能问诊、分诊、预约、病史采集流程。
简化流程、创新模式,提升患者门诊体验。《实施方案》提出,对于诊断明确且因相同疾病就诊的复诊患者,医疗机构可通过互联网、预约诊疗等平台办理“预就诊”,线上开具所需检查检验,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办理“预住院”。探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次就诊一次付费”,强化“政府﹢医疗机构﹢银行”联动,鼓励三级医院实施“信用就医”模式。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完善多学科诊疗(MDT)制度,提供“患者不动医师动”的MDT服务。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做好就诊环境的适老化、无障碍等改造。
高效衔接、分区分级,提升患者急诊急救体验。《实施方案》要求,优化院前急救服务流程,提升呼叫定位精度,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统筹全院资源,建立一体化的院前急救体系。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到2025年年底,原则上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现“五大中心”全覆盖。在全省推广标准化分级救治流程和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设立急危重症患者“优先救治、后补手续”绿色通道。
巩固拓展、丰富内涵,提升患者住院体验。《实施方案》提出,鼓励二级医院开展、三级医院全部开展日间诊疗服务,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全省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院内疼痛综合管理制度,普及分娩镇痛技术。在全省推广建立住院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三级公立医院推广自助办理入院、住院费用预结算、床旁结算、住院费用日清单推送服务。
服务连续、医防协同,提升患者诊后体验。《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建立智慧医联体,推动医联体内诊疗信息共享,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常态化;建立以患者服务为核心的多途径智能随访平台,建立特殊患者随访档案;鼓励各地开展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试点,建立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