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以实际行动助力核医疗产业发展

“核医学科中的‘核’,指的是安全剂量的核元素,这些核元素可用于检查和治疗。”11月6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言简意赅地介绍核医学原理。

据了解,自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立以来,科研人员始终专注于核医学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并积极推动医用放射性核素的创新研发及临床转化。如今,该实验室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核医学人才摇篮。依托实验室建立的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研发与转化平台,多种疑难杂症正在被攻克。



发现治病救人的“核钥匙”


“许多患者不了解核医学科是治疗哪些疾病的科室。其实,核医学科中的‘核’已经成为治病救人的一把‘钥匙’。”陈跃说,如果病灶是“锁”,携带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就是“钥匙”。在应用核医学理论进行诊断与治疗时,“钥匙”能够直奔“锁”这个目标,并精准解“锁”。陈跃说:“在核医学成像技术出现以前,医生往往难以精准定位隐藏在患者体内的肿瘤。如今,我们可以利用核技术,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发现隐匿在患者体内的多种疾病。随着更多新型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发展和应用,核医学将凭借其‘诊疗一体化’优势,在一些特殊肿瘤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介绍,在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可以生产、标记放射性同位素,合成放射性药物,进行正电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科研人员始终坚持临床和科研并重理念,开展科学研究、临床治疗及教育教学等工作。

陈跃说:“患者一次核医学检查所受辐射剂量,与一次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受到辐射剂量相当,且在几小时后,大多数放射性核素会从体内排出或发生衰变。因此,核医学检查是安全的。当然,让核医学检查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也是实验室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搭建学科梯队 培养核医学人才


近年来,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个,相关研究成果也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奖项。此外,实验室科研人员还编辑了多部教材专著,包括《实用骨关节核医学》等。面对国内核医学人才相对紧缺的现状,实验室积极承担人才培养任务,通过向本科生传授核医学知识,组织核医学科普夏令营,招收研究生进行科研,对毕业后学生进行再教育等方式,为川渝地区输送核医学人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杨健在听了陈跃的课程后表示,对核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决定继续在这个领域深造。

据介绍,近20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专业已培养研究生100余人。目前,他们已成长为川渝地区核医学临床和科研领域的骨干力量。


用核医学技术为患者带去福音


5年来,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不断探索核医学发展新路径,通过深入研究肿瘤代谢机制、肿瘤受体显像机制及多模态探针及转化应用等,逐渐提升核医学的影响力。如今,实验室不仅取得了《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Ⅳ类证书,还通过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2018年,实验室进入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并连续5年获得复旦大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西南区第2名。2022年,实验室在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位列全国前15名。

陈跃表示,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将继续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促进研发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突破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制备能力瓶颈,加强产业链协同和科研成果转化。实验室将构建高水平研发平台,更好地利用核技术服务大众。


文图:张红
编辑:张健 王天鹅

审核:王政清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