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类风湿关节炎靶向治疗有新思路

本报讯(特约记者 常宇)一项新研究设计并合成可靶向至炎症关节部位的多功能铂碲纳米药物,联合光热调控疗法,在细胞和疾病动物模型中探究了其抗炎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该研究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论文近日在国际期刊《化学工程杂志》上发表。

此项研究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风湿免疫内科董凌莉教授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波教授团队完成。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炎症、增生,软骨及骨质破坏为主要特征的常见风湿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存在两大应用瓶颈:一是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且用药周期长,病情易复发;二是治疗过程中若用药不当,可能损伤患者肝肾功能。

动物实验发现,研究人员合成的多功能铂碲纳米药物可在炎症关节局部显著富集,并精准清除受累局部炎性巨噬细胞。首先,该药物表面修饰透明质酸可使纳米药物“主动靶向”至炎症关节部位;其次,活性氧是促进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关键因素,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活性氧清除作用及光热转化性能,并可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诱导炎性巨噬细胞死亡,降低炎症水平。

影像学、炎性因子水平和关节病理等多维度证据表明,项目团队设计的纳米药物联合治疗体系可有效缓解小鼠关节炎症状。进一步的安全性研究亦提示,该纳米药物治疗并未导致模型动物其他重要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病理改变,亦未诱发小鼠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的损伤。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纳米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领域进行新的探索,尝试构建多种靶向递送方案,并联合不同治疗方式。研究团队期望在改良生产工艺,并反复证明纳米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后,开展相关临床试验,实现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案带来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