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千里求医终保留完整胆囊

近日,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再次成功为一名55岁的胆囊结石(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患者完成了“二三孔”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医护团队在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创伤的前提下,为其保留了完整的胆囊及其功能,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


不远千里求医

只为保留完整胆囊


据介绍,来自内蒙古的张先生患胆囊结石已有多年,他也曾辗转多家医院就诊,但都得到要进行“胆囊切除术”的建议。然而,张先生一直有“保胆”的想法,在多方打听了解到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周敬强在“保胆取石”治疗胆结石方面很有经验后,张先生从1500余公里外来到了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周敬强介绍,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以往许多医生都会建议患者“一切了之”,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如今医生已能为更多患者保留其自身完整的胆囊。由于张先生本人及其家属的保胆意愿非常强烈,入院后,医生为其进行了系统检查,发现其胆囊生理状态及功能良好,符合在腹腔镜下进行“保胆取石”术的要求。但由于其胆囊管内有结石,取石环节也存在一定难度。

经周敬强团队研究讨论决定,可以为张先生进行“二三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术中取净结石后,再为其进行超细胆道镜检查,以确保取净患者胆囊管内的结石。


手术团队细致耐心

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


手术过程中,周敬强团队利用胆道镜取净患者胆囊腔内的结石后,又仔细寻找并去除了其胆囊壁间的结石与息肉等。周敬强说:“我们在手术中发现患者胆囊颈管存在多发结石,这极大增加了‘保胆取石’操作的难度。但经过团队耐心、细致地寻找,并借助超细胆道镜的帮助,最终我们还是为患者取净了胆囊内的结石和息肉,手术顺利完成。”



周敬强表示,胆囊结石术前诊断容易,但胆囊管结石术前诊断则比较困难,这也是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的难点。大约只有50%的胆囊管结石能够在术前被发现,而由于有胆囊管螺旋瓣的存在,手术团队如果在术中才发现患者有胆囊管结石,会增加取净结石的难度。“取净结石十分考验手术团队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我们经过20多年的探索,已经总结出了‘胆囊管结石的高危人群’,可以有针对性地为这些患者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胆囊管探查,如今还有了先进的超细胆道镜和术中超声等技术,为取净患者胆囊管结石提供了保障。”
据介绍,1997年该院孙文生教授开展了山东省首例小切口“保胆取石”手术;2003年周敬强在孙文生的指导下对术式进行了改进,采用“二三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代替传统的小切口“保胆取石”手术,以微创方式解决了以往手术方式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如今,周敬强团队又将“二三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与田伏洲教授的“田氏保胆手术”相结合,进一步降低了患者术后复发胆囊结石的可能。

“做完手术后第2天我就能正常饮食了。目前我感觉还不错,我姐姐也有同样的病症,也想让您看一下。”术后1个月,张先生带其姐姐来到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经过周敬强团队的细致诊断,也为其姐姐进行了“保胆取石”术。如今,患者已痊愈出院。


该保则保 当切则切

“保胆手术”要因人而异


据介绍,目前临床中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有“切胆手术”和“保胆取石”手术,它们都能起到清除结石的效果,但也都有各自适用的患者。
“切胆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立竿见影,也不存在胆囊结石复发,但却可能带来医源性的胆管损伤,进而引起患者在术后出现消化不良、脂肪泻、胆汁返流性胃炎及食管炎等;另外,由于患者肝脏分泌的胆汁无处储存,会直接排放到胆总管里,所以也可能导致胆总管代偿性扩张,形成胆总管结石等。
“二三孔”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在腹壁下开2至3个0.5厘米至1厘米的小孔,进而切开患者的胆囊底,再在胆道镜直视下取净胆囊结石的方法。由于其对患者的创伤小,还可杜绝以往手术方式可能造成的患者腹腔内污染,因此手术后患者也不会发生相关炎症。

“医生要准确把握手术时机,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术后,患者也要有针对性地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降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可能。”周敬强说,“对于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更人性化、更个性化的处理方式,而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切了之’。”


文图:郭玉环
编辑:张健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