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人参与抢救!长沙市第四医院赢得这场与死神的对决
“什么都无法表达我的感激!”12月10日,在湖南省长沙市第四医院住院超过40天的周先生终于迎来了出院时刻。刚在生死边缘徘徊了数次的他,禁不住潸然泪下,“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是这里的医护人员给了我第2次生命!”
生死“惊魂”:2个小时抢救不放弃
“快来人啊,快救命!”听到呼喊,医院急诊科医生李木诗迅速跑出来观察患者情况。然而,此时的周先生已经无呼吸、无心跳、无脉搏,李木诗立即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尽己所能为其争取了抢救时间。
经过初步处理后,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将周先生送到了抢救室。该院急诊急救中心副主任胡亮带领医护团队为周先生紧急实施抢救。经过有效复苏,周先生的循环功能得到基本维持,但依然反复发生室颤,且心跳也没有恢复。
“他还没有满22岁……”此时的周父已经瘫坐在急诊科的椅子上。
年轻的生命牵动着医院急诊科医护团队的心。“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绝不能放弃。”医护人员说。
急诊科迅速将周先生的情况报告给医院医务部。长沙市第四医院迅速启动抢救“绿色通道”。随着生命救援“集结号”的吹响,一场惊险与感动交织的生命抢救战打响。
医院医务部、护理等部门负责人迅速来到急救现场指导并协调抢救;急诊急救中心、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麻醉手术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十几位专家也火速投入这场争分夺秒的战斗中。专家们用最快的速度为周先生制定了治疗方案。
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需要医生与时间赛跑的勇气、敢当敢为的技术实力,更需要医生永不言弃的精神。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周先生的心脏仍然没有复苏迹象。“别放弃!还有希望!”多学科救治团队咬紧牙关,继续着与死神的决战。
在第6次电除颤后,周先生停跳2个小时的心脏终于恢复了跳动,他生命的“曲线”终于出现在显示屏上。
接力赛跑:ECMO为生命按下“重启键”
“患者虽然已经恢复了心跳,但还需要依靠极限剂量的强心和升压药物维持生命体征。因为心脏功能已不堪重负,所以他的血液也不能供应全身,再这样下去可能会出现多器官衰竭。”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何浩说,“快速启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应急流程。”
10月28日凌晨,周先生被转运至重症医学科(ICU)。何浩带领团队在床旁开始为其进行ECMO支持治疗。医护团队需要将ECMO设备与周先生进行连接,这一操作十分考验医护团队的操作精准度和娴熟度。
物品准备、上机准备、血管评估、穿刺置管……医护团队齐心奋战,整个流程一气呵成。ECMO转机成功,暗红色血液经过膜肺氧合变成鲜红血液后,源源不断地重返周先生体内。
在ECMO的全力保驾护航下,周先生的器官灌注得到了保障。然而,战斗仍未停止,多学科救治团队与死神的较量还在继续。此时,周先生的心脏仍处于微弱搏动状态,且伴有明显的恶性心律失常……多学科救治团队认真考量了患者身体状况的每一个细节,提前准备预案,紧盯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变化。经过一夜无眠的坚守,周先生的情况终于略有好转。
随着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也转移到了心脏停摆对其大脑的损伤上。经过重症医学科值班医护人员的昼夜坚守和一系列脑保护治疗,周先生的情况日益好转。
11月1日,ECMO在为周先生的生命持续护航了60个小时后顺利完成使命。经过早期脑康复治疗,周先生也对呼唤有了转头、睁眼的反应,手、脚也能伸展和弯曲。
“活着真好!”11月2日,当听到病床上的周先生发出这一声沙哑的感叹时,在场的医护人员忍不住热泪盈眶。历时5天的生死较量,终于取得了胜利。
11月12日,周先生被转出ICU,进入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12月10日,周先生终于迎来了康复出院时刻。“感谢长沙市第四医院参与这次抢救和护理工作的42名医护人员,是你们不放弃的态度和专业的技术,挽救了我孩子的生命。”周父激动地说。
编辑:张健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