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甘肃全力开展地震灾区卫生保障

特约记者 王耀 马骞雯

迅速调集力量 精心救治伤员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后,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迅速行动,全力做好灾区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心理疏导等工作。目前累计接收伤员784人,分别收治在省、州、县医疗机构,医疗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接诊伤员,检查病情,包扎伤口……积石山县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主任冯琰说,震后30分钟左右,医院开始陆续收治伤员,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分科诊疗,安排轻伤员就地治疗,及时将危重症伤员转至临夏州人民医院。

“47岁的村民汪女士在地震中被掉落的重物砸伤,腰部疼痛,双下肢无法活动7小时,医疗团队立即对其伤势情况进行快速评估,迅速实施各项医疗措施。12月19日5时34分,汪女士接受手术后安全返回病房,目前病情平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副主任医师安江东说。

甘肃省人民医院第一时间集结抗震救灾医疗队,筹措医疗设备及救灾物资,由医院党委书记蔡辉、副院长周晟带队,于12月19日1时30分赶往积石山灾区。当日5时15分,该院3批共46名队员分别抵达积石山县人民医院、刘集乡卫生院和大河家镇,全力开展伤员救治工作。在连夜搭建的野外流动医院里,医务人员现场为灾区受伤群众进行检查、清创、缝合等紧急处置。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甘肃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刘健带领医院重症医学、急诊、妇产科等学科专家,第一时间赶赴临夏州人民医院、临夏州妇幼保健院,会同当地医务人员对收治伤员进行会诊,协助、指导开展重症患者救治,确保危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12月21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白育萍说,为全力做好伤员救治,保障震区群众的日常就医、诊疗、买药,各级医疗机构开设绿色通道,对轻症伤员就近收治,对重症伤员进行处置后快速转运至省级、州级医院,由国家、省级救治专家驻点指导,一人一策制订诊疗方案。

白育萍说,甘肃省积极恢复灾区正常的医疗秩序。全县县、乡、村医疗机构应开尽开,设立19个医疗救治点和1个流动医院,解决灾区群众日常看病就医需求;开展灾区巡诊医疗工作,紧急调派21辆救护车和63名医护人员,组建21个巡回诊疗队,深入到受灾最严重的4个乡镇35个村,逐村逐户开展巡回诊疗及转运工作,每日巡回诊疗500人次左右。此外,该省加强医疗救治药品调配,紧急调配感冒类、创伤类、消化道类,以及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类药品10.2万盒,全部发放到群众手中。

疾控工作紧跟 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在加快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机构“三恢复”(即恢复行政管理秩序、医疗服务秩序、卫生防疫秩序)、做好灾民安置点医疗服务工作的同时,甘肃省全力抓好传染病监测及防控、生活饮用水监测、灾区饮用水和环境消毒、垃圾和污水收集与处理等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地震发生后,省、州、县疾控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成防疫组、检测组、消杀组,在灾区开展传染病疫情防控、饮用水安全监测、环境消杀等灾后应急处置工作。

甘肃省疾控局抽调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甘肃)迅速赶赴大河家镇两个灾民安置点,开展卫生管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监测、消杀和环境卫生等工作。截至目前,已抽调疾控专业人员82名,调集省级消杀车2辆、漂白粉1吨、84泡腾片4件、生石灰若干吨,重点开展安置点生活区、垃圾点、牲畜掩埋点和临时厕所的日常消杀,同时进行防鼠灭鼠。

甘肃省紧急调集破伤风疫苗15000支备用,省级应急储备麻腮风疫苗8万支、甲肝疫苗12万支。同时,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甘肃)指导州县紧急印刷地震灾区卫生防病手册400册,发动村医和村干部开展健康教育。

心理专家到位 开展心理疏导援助

带着孩子们做游戏,跟老人家手拉手聊天……医务人员和心理专业人员深入安置点内,对当地群众进行心理健康评估,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心理疏导。

12月19日,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安置点内,来自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平安甘肃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中心心理救援队的16位医务人员,对当地群众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作为第一支赶往灾区的专业救援队,他们到达灾区后,奔赴受灾最为严重的4个乡镇,开展全方位的心理援助,帮助受灾群众抚平心理创伤、重拾生活信心。

白育萍说,针对灾后很多人出现的恐慌心理、焦虑情绪,从国家和省里抽调的28名心理卫生专家进入州县医院、深入村户,对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遇难者家属、救灾人员等面对面开展心理疏导。

据介绍,甘肃省卫生健康委正在组建35支共70人的心理疏导团队,进入4个乡镇35个村,每村安排两名心理卫生专家逐户开展心理疏导服务;还将邀请全国50余名心理卫生专家,通过线上对有需求的群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