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及时治疗心衰 改善患者预后

心脏分秒不停地泵血,才能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当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时,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对于心衰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主要类型

根据发生的时间和速度,心衰可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急性心衰指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慢性心衰急剧恶化,病情危重,需要立刻住院治疗。多数急性心衰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症状得到部分缓解,可转为慢性心衰,需长期口服药物治疗。慢性心衰患者若没有坚持用药,或因各种诱因导致病情急性加重,则可能再次住院。心力衰竭还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临床上,大多数心力衰竭是左心衰或者全心衰;单纯的右心衰比较少见,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根据患者射血分数是否降低,心衰还可以分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和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衰(HFmrEF),这是国内外心衰治疗指南中最常用的心衰分类。对于心衰的描述主要基于左室射血分数(LVEF)。LVEF<40%者称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即传统概念中的收缩性心力衰竭;LVEF≥50%的心衰称为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即传统概念中的舒张性心力衰竭;LVEF在40%~49%之间者称为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衰。


发病病因和诱因

心脏作为全身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为什么会出现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患者本身有基础心脏病,又遭遇了使心衰加重的诱因。心衰的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发性心肌损害,如心肌梗死、慢性心肌缺血、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等;继发性心肌损害,如糖尿病、甲亢、心肌淀粉样变性或者心脏毒性药物等;心脏负荷过重,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围生期心肌病等;心室前负荷不足,如二尖瓣狭窄、心脏压塞、限制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等。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治疗不当、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等诱因,都可能加重心衰。慢性心衰在中医学里归属于“心衰”范畴,年老久病、禀赋异常、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是其主要致病因素。


临床症状

一旦出现心衰,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临床上常见的心衰是慢性左心衰,主要表现为肺循环瘀血,其典型症状是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如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和急性肺水肿。左心衰患者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体力活动时活动耐量的下降,比如原来可以爬5层楼,现在爬到3层楼就觉得胸闷气短,需要休息一会儿才能继续往上爬;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也逐渐加重,连轻微体力活动都不能耐受,走短距离平路可能都觉得气短和呼吸困难;当病情越发严重时,患者甚至在安静休息时都可能感觉气短,平卧久了都觉得憋气,以至于半夜睡觉都觉得上不来气,必须坐起来喘息一会儿才能好转;到最严重的急性肺水肿阶段,患者可能表现为不能平卧,即使坐着也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甚至憋闷等感觉。除了呼吸困难,左心衰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咯血、乏力、疲倦、头晕、心慌及尿量减少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其他重要脏器供血不足所致。单纯右心衰竭患者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体循环瘀血,患者可出现下肢水肿、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症状。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或肺动脉高压等肺部疾病引起的右心衰患者,也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左心衰或者右心衰发展到晚期,都可能出现全心衰,指既有左心衰,又有右心衰,因此可能既有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的症状,又有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的症状。


分期分级

心力衰竭由轻到重可以分为A、B、C、D四期。A期,前心衰阶段:患者有高血压等心衰危险因素,尚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B期,前临床心衰阶段:患者有左心室肥厚或心肌梗死等心脏结构改变,尚无心衰症状体征。C期,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经出现了心衰的症状体征。D期,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经规范化治疗后,患者在休息时仍有心衰症状,需反复住院。现在临床经常使用的慢性心衰轻重程度分级,是纽约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分级方法(NYHA分级),根据体力活动受限程度,共分为四级。Ⅰ级:患者日常活动不受限,一般活动时无呼吸困难、乏力等心衰症状。Ⅱ级:患者日常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一般活动时出现心衰症状。Ⅲ级:患者日常活动明显受限,轻微活动可出现心衰症状。Ⅳ级: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有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


治疗方法

急性心衰是致命的危重疾病,需紧急住院抢救,医生会给予患者利尿剂或扩血管药等静脉用药,缓解紧急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时还会给强心针等;之后再根据心衰的病因和诱因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慢性心衰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普利或沙坦类)、β受体阻断剂、SGLT2抑制剂(列净类)、螺内酯等;有时也会辩证应用一些芪参益气滴丸、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等中药;或者根据患者病情,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心脏辅助装置等;必要时进行心脏移植。

尽管现代医学诊疗策略不断更新,但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确诊心衰后5年生存率不超过50%。尽早识别心衰并加以规范化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衰的预后,降低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风险。


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李红编辑:肖薇审核:刘平安 刘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