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一站式原生三瓣膜介入手术成功实施

本报讯(特约记者 齐璐璐 通讯员 张欣迪)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王春生教授、魏来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实施世界首例一站式原生三瓣膜介入手术,为患者解决了心脏中3扇血液输送阀门的“逆流”问题。
66岁的男患者近5年持续胸闷、气喘,夜间难以入睡,坐起后症状才略有缓解。一年前,患者在当地医院植入心脏起搏器,但症状没有明显改善。2023年8月,患者来到中山医院心外科求治。接诊医生魏来发现,患者主动脉瓣、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极重度关闭不全,全心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仅29%(正常为55%以上)。因长期心脏衰竭,患者下肢肿胀、坚硬宛若“橡皮腿”,且合并肝肾功能衰竭,病情危急。结合病史及检查,治疗团队认为实施开胸手术的风险很大,唯一希望是通过微创介入手术一次性处理3个瓣膜。
魏来解释,心脏两侧各有一房一室,房与室之间通过瓣膜这扇“自动门”来控制血液从房到室的“单行道”输送,左右两侧的“门”分别为二尖瓣和三尖瓣,管控左心室的血液向主动脉输送的“门”为主动脉瓣。这些“门”通过“门框”即瓣环来固定。如果“门”出现问题,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回来,就会造成“房间拥挤”。当几扇门同时出现问题,就会使整个“房子膨胀”,引发心脏衰竭。以往,因缺乏对应的介入器械,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反流一度成为“介入手术禁区”,只能通过开胸手术进行修复,而针对3个瓣膜反流的同期介入手术,更无先例。患者的病情刻不容缓,团队当即制订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术中发现,患者3个瓣环面积太大,导致链接处松弛。这个“门槛”一旦松脱,植入的瓣膜只能靠开胸取出,极有可能出现术中心脏骤停或术后恢复艰难等问题。并且,患者心脏过大,二尖瓣后瓣叶严重栓系,增加了夹合难度。在心脏超声诊断科、麻醉科以及手术室等的协助下,手术团队先经左胸微创切口暴露心尖穿刺点,将人工主动脉瓣膜经导丝送到“故障处”释放,取代原先的“坏门”;随后,经心尖原穿刺点送入二尖瓣夹合器。但二尖瓣的“门缝”过大,夹子无法同时捕获两侧“门板”,魏来使用独创的“牵瓣技术”,将夹合器顶住一侧“门板”,牵引其向另一侧“门板”靠近,成功夹闭二尖瓣;在送入第二枚夹子后,二尖瓣反流显著下降;最后,经右心房穿刺送入替换的三尖瓣并成功释放。历经5个小时,3扇“门”一次性全部完成修复,手术圆满完成。
术后首次随访时,患者的3个瓣膜均恢复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