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精神卫生中心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全面梳理医疗服务流程,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大力提升医疗服务的温度、广度和深度,深入探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新模式。

用智慧思维打造智慧医院。中心在原有微信小程序服务的基础上,开通了支付宝挂号、缴费功能,目前实现了身份证、医保卡、电子医保码等多种信息录入挂号及分时段预约,将“挂、缴、查”全面加速,为医患沟通预留充足时间。

成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中心重新优化了门诊全流程布局,缩短了患者就诊等待时间。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设置就医“绿色通道”,在做好就诊环境的无障碍改造等的基础上,完善母婴室等便民设备设施,同时开通线上病历复印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打造园林式单位。中心坚持以环境景观辅助康复治疗为理念,以改善医患人居环境为重点,持续有效推进中心的绿化、美化、净化等工程,医院绿地率达到54%,绿色满目、布局合理,呈现出集观赏与休闲于一体的园林景观。

完善标识系统。中心统一了院内建筑物标识标牌,在患者打车定位、挂号分诊、看病拿药、检查停车、餐饮等细节处,优化标识系统,确保来院患者有路可查、有标可循,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隔空把脉,护佑健康。中心积极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互联网诊疗服务和智慧中心建设,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医生们使用远程设备,打破距离限制,对疑难病例进行实时讨论,方便了患者就诊。

精心优护,贴心专注。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中心严格落实护理分级制度,对患者实施全面评估,结合宣教微视频、护士及时的答疑解惑,以及出院后护理人员的电话回访,让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都能享受到优质护理服务。

康复多元化。中心以先进的精神疾病综合康复治疗体系为基础,致力于创新精神康复管理模式,尤其是康乐职业园的建成,明显改善了住院患者的精神健康。

爱老敬老,医养结合。中心聚焦老年人慢性疾病的医疗、康复需求,运用国际和国内慢病康复的最新理念,开创了内蒙古自治区慢性疾病康复和管理一体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采用新兴的脏器康复与传统康复结合方式及先进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治疗老年慢性病患者。2021年4月,中心被评为国家第三批“全国老年友善中心”和第四批“营养示范病房”。

2023年10月,中心医养结合项目(养老院)奠基。该项目配套工程包括康复训练、休闲娱乐、教学示范等,稳步提升了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尽最大努力满足了新时代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提升医疗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中心引进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项目,实现内审监督智能化,提高了病案质控首页数据质量及信息系统安全,进而提升了诊疗效率和质量。集成平台项目正式上线,将中心所有系统集成在一起,促进了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协作、数据共享,为达到电子病历5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移动护理系统正式启用,记录了每位患者每日护理过程,保障了智能护理安全,提升了智能护理效率。

纵深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心将心理援助热线系统与通辽市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互联,及时掌握在线咨询情况以及患者心理状况,并结合大数据智能分析,达到分级分类实施心理干预的目的。此外,中心围绕主题日,开展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讲座及宣传工作,发放宣传册超过2万份。

持续加强老年健康管理工作。中心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开展“通辽市老年精神状况评估与失能老人危险因素分析调查”科研项目合作,现已完成现场调查,推动了医养结合延伸服务。目前,中心已与19家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并建立工作联动机制;与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医养结合深度合作,定期派专家坐诊,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健康服务。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协作医院,中心已将10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17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家养老机构纳入专科联盟。同时,中心作为中国精神障碍队列研究科研项目协作基地、“精神卫生教研室”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通辽市戒毒社会化延伸医疗康复基地,已与多家医院签定合作协议。2023年,中心成功获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市级30余项、自治区级9项、国家级3项。




通辽市精神卫生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以优化患者就医流程为引导,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探索和服务创新,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医流程、更舒心的就诊环境,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令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文图:杨艳筠
编辑:郭晓薇 李宁

审核:王政清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