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北京扩大儿科医疗供给,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将开设儿科门诊

1月21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北京市市长殷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强化儿科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将开设儿科门诊,在2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儿科诊疗服务。


10月20日,支原体流行季患儿等待治疗。 高瑞瑞摄

建立三级医疗制度非常必要,普通常见病患者可就近在基层医院就医,基层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去大医院,让大医院的大夫集中精力诊治疑难重症患儿,方便患儿就诊的同时,解决特殊时期大医院儿科拥堵问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梁芙蓉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2023年支原体流行季,加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叠加,呼吸道感染患儿数量骤增,加重了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等大医院的门诊量持续高位,同时也影响了其他慢性病人的就医。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注意到,近期,多份政府文件提出扩大儿科诊疗服务。2023年11月30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冬春季呼吸道疾病健康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千方百计挖掘资源开展儿科诊疗服务,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造条件设置独立儿科诊室或诊区,达到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医院要率先建成独立的儿科诊室。

1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根据《意见》,到2025年,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7人、床位数达到2.50张。到2035年,基本形成城乡均衡、协同高效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梁芙蓉表示,现阶段,我国基层医院与大医院医疗水平差异较大,即使孩子得了普通常见病,家长也倾向于到大医院就诊,造成大医院拥挤。因此既要扩大基层儿科,也要提高基层儿科水平,让家长放心并习惯去基层儿科看病。

她同时提示,目前各大三甲医院儿科都在扩大建设,也提高了救治能力,在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开设儿科,也需根据不同医院情况及儿童数量进行规划,避免盲目扩张、资源浪费。

(运营:荆雪涛)